“啐——有我还不够”,荀姬撒娇道。
这个冬天,应该说是赵武的人生低潮,因为在对待赵武的赏赐上面,国君与大臣们丢了个大脸,所以赵武回来后,没有人愿意提起这个名字,仿佛赵武压根不存在。乐得清闲的赵武远离了勾心斗角,躲在自己的庄园里一边逗弄小孩,一边跟师旷学习弹琴,顺便与荀姬、郑国女小规模身体运动一下,生活过得轻松自在。偶尔韩起来拜访,两人还会来一场烧烤大餐,或者一次棒球比赛——那就是大规模身体运动了。
悠闲的时间过得很快,眨眼间两个月过去,又到了第二年春。
这年春天刚刚到来,积雪刚刚融化,有了楚国撑腰的郑国悍然对庞大的晋国发动攻击,他们派兵入侵晋国本土,攻打虚、滑(在今河南偃师)两座城市。
这是晋国五十年来第一次本土受到攻击,晋国的忠实盟友卫国立刻替宗主出气,他们马上出兵,攻击郑国,卫国军队直接推进到达高氏(在今河南禹县),可惜由于兵力过少,未能攻克郑国任何一座城市。
结盟完毕,刚刚回国的晋国国君立刻发布了动员令,开始召集盟友,准备出兵报复郑国。四月,国君领着中军、上军出击,郑国国君郑成公当然知道晋军的厉害,赶紧和楚国加强联系。楚国听到晋国出兵的消息,强硬应对,派出公子成、公子寅领兵一起戍守郑国。
这年夏,周王派尹子、单子,会合晋侯、齐侯、宋公、鲁公、卫侯、曹伯、邾人共同围攻郑国都城。于是,楚国再次增兵,执政子重亲自帅全国军队救郑,看到楚国援军势大,联军不得不退却以避锋芒。
回国后的晋国国君不甘心这样算了,他再度发布召集令——这次他召集的是留守晋国国内的新军与下军,准备汇合宋公、卫侯、鲁公、曹伯、齐人、邾人再次伐郑。
这一年,有韩厥的庇护,赵地没有因为频繁的战争动员而伤到筋骨。百姓们如期进行了春播、秋收,赵武则在自己的庄园里,埋头播种自己的势力——可惜,这段时间他并与妻儿的感情上升了,但那些姬妾却没能为他再添个一儿半女。
春秋时代,女人的生育力很怪异,也许是生活艰难,许多女人终身只生育一胎,而后全心全意将这名孩子培育成人,比如晋文公的母亲、晋惠公的母亲,都是如此。
荀家三姐妹在有了孩子后,似乎也将全部的爱心转移到孩子身上。这让赵武这一年寂寞了很多,而他的家臣也趁机屡次要求赵武再娶。不过,因为赵武是正处于最低潮的时候,所以家臣们没有过分坚持。
到了初冬,国君的召集令到了,又轮到赵武出战了。这次,赵武懒洋洋地带上了五千私兵——除了原先的两千领主武装外,新增加的三千士兵都属于仆兵,也就是奴隶兵。赵武给他们规定的任务是:辅助正式士兵作战。但当入营报到时,因为这些仆兵都装备着柳条甲,手中的武器也不错,故此韩厥大笔一挥,把他们也算做正式甲士。
这次,赵氏的战车在车轴和车轮上装上了长柄大勾刀和别的刀剑兵器,车的四周还挂上了大盾等装甲护具,因而大大提高了战车的突击威力……然而,这些装备却没有用武之地。等晋国军队攻入郑国后,楚国再次添兵,由公子申统军救援——
至此,楚国全国的军队都已经押上了前线,而晋国方面,只剩下疲惫不堪的盟国军队与新军、下军两支队伍。
二次上阵的赵武已经有了经验,这次赵兵装备更加完善,因为是冬季出征,所以大多数赵兵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拥有了完善的帐篷,使他们在雪地里也不十分难受。将领们也有自己的战车。
春秋时代,战车既是战时的攻击堡垒,指挥中心,也是宿营时的床。赵武的战车最宽大,他躲在战车上,一边烤着火,一边眺望郑国都城,随口问身边的韩起:“阿起哥,你说楚军来了多少人?怕有十多万吧,郑国小小的都城,怎么就能装下这么多人?”
帐篷内两辆战车——韩起的、赵武的;两个炭炉:一个烧着铁板;另一个,炉上的锅鼎沸,锅中酒壶沉浮,酒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