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宴席,当主宾、主客把该谈的事情谈完,为了不至于冷场,就要音乐出面活跃气氛。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其实就是表示:宴席到了自由活动时间。
随着乐声响起,赵武下面的家臣也纷纷起身,各自找相熟的同伴拼酒。趁这工夫,师修走近秦使身边,与此同时,两名赵氏中级武士上前,邀请两位秦国副使下去饮酒。
赢颂知道酒宴的习俗,他拉着师修坐到一边,借着音乐声的掩护窃窃私语,从表情上看,双方交谈的很融洽……
乐声中,师偃叹了口气:“主上,现在我晋国虽然有了霸主地位,可这经济一时半时难以恢复啊。”
赵武点点头,答应着:“君上让我负责百工、民事、建设、经济,可我现在才知道,战争对经济的破坏不在于战争当中,而在于战后啊。”
维持一支军队并不难——春秋时的兵多数属于自愿兵,在服役当中,他们粮食都是自带的,国家也不需要给他们发军饷,但战争结束后,遣散一支军队,照顾战争伤残士兵,所花的费用却非常巨大。上万大军,每人发十个铜钱,就是十几万。如果再发一点补偿的工具与土地,哪怕一人一亩地,所需要的土地数量,都巨大的让人难以想象。
现在晋国已经取得了霸主的地位,剩下要做的事情就是维持霸业,战争的烈度会降低很多,但对于国计民生来说,战后这段平静却是最头疼的时间……
看到赵武一副不情愿的模样,师偃轻声说:“主,管理百工、民事、建设与经济的官员,名叫‘司徒’。这官职属于地官,属下官员称为‘教官’,包括:大司徒卿一、少司徒中大夫二、乡师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司徒管理版籍、人民田土之事。少司徒管理京城以及四郊人民、田地、赋税事务。
咱们国中三司——地官司徒,冬官司空、秋官司寇最为重要,其余官衔——如天官冢宰相当于执政,夏官司马、春官宗伯则无关国事。国君任命你为‘司徒’,这个官职一般都是上军将担任的,它是元帅之下最为重要的官职之一,不知多少人为争夺这份官职而头破血流,如果主上迟迟不去上任,恐怕不好吧。”
春秋时代,似乎很有点三权分立的架势。赵武原先的“少司寇”官衔,是直接向国君负责得司法官。他升任一级,应该登上司寇的位置,但这次却越级跳到了“司徒”,而且直接是大司徒——若元帅相当于总统的话,这官职相当于总理。不过,晋国是军国主义国家,总统之下,总理不是最大,最大的是司空(三军总长),这官职一般由副元帅,第二执政担任。
也就是说:赵武现在的军职虽然是常委中排名倒数第二,但行政职务却跃居排名第三。
古代官员上班全凭自觉,上下班基本上不打卡,也不计算工作时间。所以,赵武接到新任命后,哪怕是玩耍十几个月才上岗,也符合当时的官场规则。但……
“偃,你刚才说了,这官职平常人都打破头去争夺,但现在我几个月不上班也无人在意,为什么?嘿嘿……”赵武冷笑着:“这份官职如今分明是火炉,国内的青壮都出去战斗了,或者在国内准备战斗。这个情况下,怎么去发展经济?即使有想法,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实施啊。”
师偃听了这话,泛起一阵无力感。稍停,师偃建议:“主上不如把齐策召回来,问问他有什么主意,反正少司寇府马上要交出去,让齐策交接了少司寇府得职务,也回来过个轻松年。”
俩人正说着,师修返回,低声说:“我刚才听赢颂说,秦国这几年大丰收,粮食多的吃不下,据说那位白巫正帮助秦国制定遍布全国的灌溉渠道……”
“呀,我怎么把这个忘了”赵武猛然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