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吧,早点动身,还能保全头颅,得以老死于床榻,继续坚持下去,尔等死无葬身之地。”
赢颂默然无语,等了片刻,他拱手告退。
这一天在双方沉闷的静坐当中悄悄度过,日落时分,田苏引领着韩氏的增援主力进入武威堡。晋军打着火把赶入,无数火把在山林间闪烁着,仿佛天上的银河坠落凡间——田苏带来的是秦军的尸体。
秦晋的仇恨源于崤山之战,为了避免秦人再度加深对晋人的仇恨,这次赵武做得很大方,他用人道主义、关怀的心情对待每一个阵亡的秦军士兵,所有的秦军尸体都已经经过处理,身上的箭杆被拔下,血迹被擦拭干净,而后将这些秦军赤身裸体的装入裹尸袋中。棉布制作的裹尸袋在春秋时代是奢侈品,光是先期送达的三千余名秦国将领的裹尸袋,就花费了赵氏一笔巨款。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青草上的露珠还没有被蒸发,像一粒粒水晶一样在草叶上滚动,赵氏武士身穿一身黑衣,驾着牛车缓步走出武威堡,每辆牛车上拉着一个伍的裹尸袋。一群吹鼓手吹吹打打的奏着丧乐,尾随着牛车前进。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赵氏士兵抬下了秦军士兵的尸骸,并将这些尸骸一具具整齐的摆放在武威堡前的空地上。那些尸骸排列出秦军生前的战阵,中军主帅依旧是庶长鲍。
秦军在自己的营垒面前,沉默着盯着赵武摆放尸骸——秦军恨意滔天,但他们对赵武却恨不起来。因为赵武与他们的国君属于同一宗族,赵武越表现的优秀,让他们越认为自己国君的血脉出众。另外,赵武花费巨款善待秦军阵亡者的尸骸,令秦国人感到,对面的晋军统帅赢氏赵武,确实是他们自己人。
三千多具尸骸摆放完毕,赵氏专属的巫师上前招魂,这些巫师所举行的种种仪式亦如秦国,秦军感受到这种一致,在声声哀乐中,在巫师的祈祷当中,秦军士兵不约而同的跪了下来,低声祈祷着——没有任何人发出命令,所有的秦军都这样做了。
庶长武神情哀伤,他看了一眼跪地祈祷的秦军,转身询问赢颂:“公子,赢武说我们的辅兵不可能回来了,你确认?”
赢颂脸色凝重:“赢武当初说这话的时候,我无言以对,是因为我知道赢武的脾气。早年,赢武因为公卿之间的争斗幽闭在山中,自从赵氏复立以来,他做事谨小慎微,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说大话浮夸的。所以他说我们的士兵回不来了,那几乎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我猜想,我们的士兵确实回不来了,我秦国与西戎骑兵交战多年,知道戎人的战斗方式。大戎小戎以及甲氏的狄人,他们的战斗方式我们大约可以猜测的到——你看赵氏的骑兵,就可以猜测更擅长单骑走马的戎狄部落会采取什么方式袭击我们分散的辅兵。
这都是我的错啊,我来往晋国多年,注意到了赵氏单骑走马,却没有注意到骑兵战术的变化,是我害了十万秦兵不能回归故里,这次,就让我陪秦军一起死于此处,也算补偿我的错误。”
庶长武摇头:“战争进行到这里,我常常纳闷,为什么晋国增援部队上来的如此之快,他们不应该啊……这几天我细细想了想,我认为,我们的失败不全是你的错。我秦国自穆公以后,偏处西域,对中原的消息闭塞,我们不知道中原的战术变化,我们不知道晋国国内的状况,悍悍然的一头撞进了晋国人的怀抱,我们深入敌境,自以为用分兵劫掠的战术,可以迫使晋国人四处清剿,而后我们主力瞄准敌方大将所在部队,直接发动攻击,以便击溃晋国人的指挥中心,但我们没有想到,这一切只是我们的计划,当晋国人不按照我们的计划行事的时候,战前看似奇妙的策略,原来处处是漏洞。”
庶长武说到这里,赢颂插话:“晋军增援的如此之快,原因我已经发现了。早些年我来往赵地的时候,听说赵武子担当大司徒之后,主要精力都在修建道路上。这几年我们躲在西域,与中原消息不通,在我们筹划这次战争的时候,大概赵武子已经把晋国的道路修通了。沟通各乡各里的道路可以让晋军士兵的命令畅通抵达基层。另外,由于道路宽敞,晋国人的战车更容易快速驰骋——智氏士兵的战车如此快速的抵达战场,大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错误的估计了晋国的形势,我们错误的估计了晋国的道路状况,引发了这场惨败。”
庶长武沉重的点点头:“我刚才说这么多,总结起来,我们战败的原因只有一个,我们完全不了解晋国的现状,我们是在蒙着眼睛进入了晋国国内。但我们不能继续这种状况了,这场战争过后,必须有人通知国内,让国内知道我们战败的原因,想出对策来,以便与晋国人继续战斗下去,我是军队统帅,战死的荣誉应该由我承担。
我记得赵氏孤儿被人隐藏的时候,公孙杵臼曾询问程罂:活下去,并养育赵氏孤儿,使他得以报仇,这事困难还是死去困难?据说程罂回答:相比活下去的艰难与责任,似乎死了更容易。
今天我就用同样的回答告诉你:你是公子,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活下去,把今日的情况通知国内,是你该承担的责任,而死战拖延时间,这件事似乎更容易,就让我这个官位低的人,来承担这项简单责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