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页

晋国人埋锅做饭了,此时,赵武的大帐前,他随军携带的厨师们也提着大大小小的小炭炉,走进高级军官的队列,他们在军官队列的间隙中放下小炭炉,为小炭炉添加几块新的石炭(煤),而后鼓足腮帮,吹红了炉火,紧接着在炉火上架起了平底锅,开始熬煮肉汤。

巫师们依旧在舞蹈着,在他们的吹奏乐中,联军各级将领领着自己所属国家的高级武士走入场中,联军当中,郑军的统帅子产站在左手的列队首位,鲁国的统帅叔孙豹站在右手的队列第一位上——郑国是春秋第一霸,鲁国是公爵,这两个国家按照惯例,将位于联军席位的首席。

郑国子产的肩下是宋军统帅向戎——宋国也是公爵,如果郑国人不在场,那么宋国将是这列队伍的首席。

卫国统帅某某紧跟着鲁军统帅进入场中,卫国的爵位也很高,但因为赵武不待见衰落的卫国,所以卫国沦落了,它现在站在什么席位,没有人关心。

诸侯国的统帅分列左右,站在属于自己的小饭桌后面,赵武从左,吴国国君余昧从右,两人相对着走入场中——吴国国君头上有个自称的王位,他是僭王,虽然中原政权不承认他的王号,但作为晋国特意扶持吴国的一个战略,赵武给予了他恰当的尊重,让吴国国君与自己并排入场,双方的小饭桌并排设立于诸侯之前。

诸侯国的统帅都在自己的饭桌后站立,巫师们在众人面前穿梭舞蹈,不停的往将领身上泼洒着香料与细盐——这也是新诞生的习惯。以往巫师们替将领们祈福,往将领身上洒的是细灰。这些年来,赵氏种植的香料又大盛其道,巫师们改为泼洒香料,或者向燃烧的火堆投掷香料,以便辛香气味能够引起神的注意,并提醒神关注他们的祈祷。

至于细盐,这应该是侯晋的功劳,赵武几次把探索的触角伸向沿海,为了打破齐国对食盐的垄断,他开始在海边设立囤殖点,并指导屯垦人员建设盐田,后来侯晋开始主持沿海的开发,他没能捕到巨鲲,倒是把赵氏的盐业开发弄上了轨道,如今赵氏海田里生产的细盐洁白细腻,巫师们见了心中喜欢,于是将上古时代对食盐的重视利用起来,复兴了祈祷仪式中,向人身上撒盐祈福的习俗。

每一位接受巫师祈福的将领都躬身向巫师们致谢,不久,炭炉上的鼎锅沸腾起来,首席祭司举着一个硕大的羊皮袋,打开袋口,将羊皮袋里的牛奶倒入汤锅,而后撒上盐,香料,用长柄木勺搅动着,香气逐渐的蒸腾起来。

古人认为盐代表利润,中国本土诞生的道教到现代,还有往人身上撒盐作为祈福的仪式,巫师们将盐撒入牛奶,而后加入面粉,香料,煮成一锅汤糊,用小碗盛放着,送到一个个将领面前,在巫师的大声祈祷中,将领们冲太阳举起了手中的银碗,将热乎乎的汤饮入肚中。

稍停,厨师们端过来三只烤熟的三牲,赵武走下场去,亲手持刀为将领们分食,与此同时,几片麦饼也装在盘子中,递到各位将领桌上,除了麦饼之外,还有一碗汤,一碟咸菜,及切成三角状的、黄乎乎的莫名物质。

联军中的其他将领显然早已经吃过晋国的大餐,他们熟练的掰开麦饼,将掰碎的麦饼泡入热汤中。还有些人用刀子切割那黄乎乎的物体,直接将其涂抹在麦饼上,大口大口的啃着,唯独余昧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中原聚会,他有点担心自己出丑,不敢动桌上的餐饭,一直等到赵武分食完毕,回到自己的桌前,他才举起汤碗,邀约赵武:“元帅,共饮一江水,共吃一锅饭,且让我们在战场上共同流血,共同胜利。”

赵武谦恭的回谢了余昧的致词,他轻轻抿了抿热汤,而后拿起自己的麦饼,用餐刀(商匕)切割着那块黄乎乎的东西,见余昧盯着他看,赵武赶紧解释:“这是乳酪,就是吃不完的牛奶,经过发酵、酿制,制成的一种奶制品,作为军工食品,它能替将士们补充蛋白质与钙质……什么叫蛋白质与钙质,很难解释的,简单的说,就是士兵吃了有力量。而且这种乳酪便于携带,士兵随身携带一年都不容易坏,而且夹在汤里,炒在菜里,都有乳香味……”

余昧不懂装懂的点点头,赶紧按照赵武的示范,食不知味的吃下了这顿战前餐。

太阳升起来了,晨雾逐渐消散,这时,大开的郢都城门里响起了悠长的号角,赵武听到号角声,轻轻一笑:“楚国人催促了。”

赵武三口两口吃完了自己的早餐,而后他一挥手,自由侍从们过来撤下这顿早餐,然后晋军吹响了号角,响应楚军的问讯。随着这声号角,聚集在广场上的旅级军官开始戴上自己的头盔,彼此相帮的系上盔缨,而后以师为单位,一个师一个师的向赵武告辞。

晋军再次吹响了号角,士兵们听到这声号角,开始推平灶台,填埋水井,收拾帐篷,整理兵器,给战车套上牵引的战马,忙忙碌碌的做着出征前的准备。而与此同时,各位师长与军长开始坐下来,讨论此战的攻击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