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页

我做到了,一个穿越者来到这个丛林社会,活了下来,成长起来,并稍稍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此后,不管晋国如何变化,不过三家分晋能否重演,我已经替子孙后代做好了准备。赵氏的领地,赵氏的子民,都将强大的令人畏惧——我不怕任何人!

“三日后阅兵!”等欢呼的人群稍稍平静,赵武宣布:“执牛耳者为鲁国,鲁军作为先驱,首先接受检阅,阅兵之后,鲁军直接南下;卫军为次锋,尾随鲁军;滕、曹、杞国军队不单独列队,与卫军混编;我晋军则为殿后,依次出发。”

众人轰然响应:“谨遵命!”

鲁军这次出兵二百乘,全是叔孙豹的领主武装。卫国则出兵一百乘,加上三个小国的军队,合计兵车三百乘,紧跟着鲁军南下。晋军的前锋为魏氏领主武装,魏舒这次大手笔的拿出兵车四百乘,士兵们全副武装,气势汹汹上路。

紧跟在魏氏身后的是赵武本军——他的队伍里没有一乘严格意义上的兵车,完全是步骑混杂,步兵以重装全铠步兵为主,弩兵为辅;骑兵则以轻骑为主,重骑少量。

赵武摆出这样的兵力配置,一方面是打算与楚军以肉搏混战交手,另一方面是因为,带领骑兵参战需要太多的辅兵做后勤,现在赵氏搬空了,拿不出太多的人力。

春秋时代,战车行进缓慢,由于受路况限制太多,战车兵在很多时候,行进速度甚至比不上纯步兵。诸侯以车兵为主,为了与他们速度保持一致,赵兵行进的非常轻松,很多时候,唯有他们有精力帮助陷于泥坑中的战车。故此,走到蒲津桥左右,两军的差别已经非常明显了。赵军已经行进到了魏氏军队的前方,魏舒反而成了落伍者。

蒲津桥上拥挤不堪,先期过河的诸侯军队还没完成渡河任务,魏舒顺着队伍走在河边,发觉赵武正悠闲地站在那里,对诸侯的军队毫无催促的意思,他的侍从似乎忙着从附近渔民那里购买新鲜的黄河大鲤鱼,还有人摆开炉灶……看架势,赵武有打算开吃了。

魏舒咽了几口吐沫,开口:“元帅,这样不行啊,以鲁军卫军做先驱,这两国的军队战斗力不强,万一楚人撕破脸袭击,溃兵翻卷过来,我军的阵脚……元帅带领的部下连一辆兵车都没有,怎么防御?”

“嘘”,赵武轻声提醒:“楚国的子荡来了,说话小声点。”

魏舒瞥了一眼走来的子荡,快速说:“元帅,不如过了河之后,调整行军序列,以我魏氏的兵马当先,元帅为中军,诸侯的军队殿后。这样,即使遇到楚人突袭,我魏氏也能抵挡到元帅抵达的时刻。”

第三百三十章 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

赵武轻声笑了:“阿舒还是想打吗?”

魏舒一愣,眼见得楚国令尹子荡越走越近,赵武不好再多说,只轻轻的补充:“其实这场战斗,能不打就不打吧。我们已经为胜利付出了许多,再打下去,收益是什么——瘦狗毋食。”

魏舒眼睛渐渐清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