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三出的宅院,直开坊街的大门,在亲仁坊只要一千贯钱,一千贯钱啊!”(注2)
陈小六一提到此,便兴奋的挥舞起拳头,好似这个宅院便是给自己置办的。
“竟有此事?”
李括显然也是颇为惊讶,虽然他并不太了解长安城中宅院具体的价钱,但对大致的价位还是有所了解。莫说一千贯钱,即便是两千贯钱,要在亲仁坊买一座三进三出的气派大宅也是绝无可能。
“小六,你不会动用职权威逼卖家了吧?”
李括实在想不明白其中关节,疑声道。
“哪能啊,都是穷苦人家出来的孩子,我陈小六怎么会做那些让父老乡亲戳脊梁骨的事!”
陈小六挺直了摇杆,一字一顿,掷地有声。
注1:名刺:“刺”之名虽见于汉末,可是“名刺”一词在现存古籍中却最早见之于唐代。唐人的名帖,多用红笺。讲究的名帖,还要用泥金书写,比之竹木制成的谒、剌显贵的多。
注2:参考房价:唐宪宗在位的时候军阀李师古为了收买人心,给唐太宗时著名宰相魏征的子孙送了一大笔钱,让他们赎回已经卖掉的魏征旧宅。当时魏征子孙赎回旧宅总计六百万文,即六千贯。天宝年间房价显然比宪宗时低,又不是那么豪奢,一千贯应该很合适了。
第二十章 笙歌(六)
亲仁坊虽不似崇仁坊、光禄坊那般遍地朱门,却也是寸土寸金的好地段。竟有人以一千贯的价钱出售一座三进三出的宅邸,着实让少年颇为惊讶。
与好友陈小六纵马不多久,二人便行到亲仁坊坊门前。李括翻身下马将清风交予了坊市的吏员,遂迈开方步朝内走去。
与商行代办的伙计交谈一番后,少年了解到这座宅邸位于亲仁坊西北隅,乃是前右威卫兵曹参军吴巽的旧宅。天宝六载吴参军去世后,这宅子便闲置了下来,只有一个侍妾和老管事留在府中。吴参军生养有三子,却都不在西京做事。长期没有人打理,这府邸便落了慌。
按照常理,老家主过了世,便应由长子继承家业。是变卖家宅还是重新修葺入住好歹都要给个说法。只是吴家的大公子一直在华州下邽县做县丞,没空照拂京兆的宅子,此事便一直拖了下来。前些时日,吴大公子进京回吏部述职,便顺道将宅子插了标,签了文书,势必要在入秋前将府邸变了现。(注1)“七哥,怎么样,我没骗你吧?”
走在阔畅的坊街上,陈小六得意的扬了扬头。这笔买卖是他一手促成,足足给自己挣了一口气。谁说他陈小六只会拖荫于七哥,单凭自己,他依然可以把事情办得利利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