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既然孙埕已经当了那只出头鸟,李将军又做出了允诺,他们也就没有了顾忌。
渐渐的,校尉林海、旅帅刘春,韩股也都站了出来,走到孙埕一边。毫无例外的,这些人大多是世家出身,虽称不上望族,但其家族多少有些影响力。他们考虑的东西显然要比一般贫苦子弟多,一切从家族利益出发,似乎也无可厚非。
“如若有营里的兄弟愿意跟你们走,也别勉强他们!”
李括浅浅一笑,和声道。
在他看来,现在让这些人作出选择自行离开,远比强行留下他们来的稳妥。毕竟,这世间最难违拗的便是人心。如果他们心已不在铜武营,却被留了下来,反而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好兄弟,走的时候多带一些精良的铠甲,千万别叫其他的军镇的人笑话了咱铜武营!”(注1)
李括目光敛起,眸子中闪耀着一种难以言状的光芒。
漠视、直言、背叛、挣扎、重生……
人生无时无刻不在取舍。正如远赴天竺求索取经的僧人,面对一条涛起大河,阔步向前亦或回首转身,不到最后一刻,谁都无法说出对错。(注2)倒不如放下执念,任由埋藏在心底深处的情感提供指引,以此作出取舍。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注1:大唐虽配发军甲,但不同的部队(如边军、禁军、团练军)铠甲的种类都不同。在边军中,也由于部队与主帅的亲附程度有所差异,越是嫡系军队,铠甲越精良。故而,李括才会说出这一番话。
注2:天竺:唐是对印度称呼。
第五十九章 觅渡(一)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每个人都有权作出自己的选择。
尽管这个选择有些难以让你的兄弟、家人接受;尽管这个选择乍一看来可能有些滑稽可笑。
所以李括选择了理解,选择了宽容。这不是一种故作姿态的示好,而是发自于肺腑的感念。孙埕他们的离开并不会影响少年的决心,相反,却会更加坚定他的意志。他就是这般的要强,就是这般的不信命,不需掩饰也无法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