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这六名士兵中,一个挑头大声喊起,样子颇有几分壮胆的味道。粗通日语的李晓大概听出了,对方是打算乘自己手无兵器的时候,蛊惑同伴们,一齐上前招呼了自己。
这几个同伴畏惧于李晓的高大魁梧的身躯,估计心底也正是在一番犹豫挣扎,但李晓这时却轻巧用光溜溜的脚尖将枪一挑,地下掉落那柄竹枪乘势被李晓抓在了手中。
一枪在手,顿时声势不同了,李晓挥手一划,枪尖在外圈划出了一道弧线,噗地一声抖响,枪尖犹如毒蛇的头部般抖动,迫得这几个士兵又是惊慌连连的后退。
看着对方仓皇的退开,李晓也没有逼迫上去的意思,这杆竹枪虽然很长,估计有四米出头,但舞在手中并不十分吃力。竹枪的外头是由竹片包裹的,里面则是木头实心,枪的表面涂了一层红漆,大概是用来防水防腐。
这是一柄战国常见素枪,按照长短又有三间枪的说法。在战国时,间是用来形容长度,与米,丈单位类似,一间长度就是一米六,三间则是四米八,而这杆枪的长度大概在二间半附近。
三间枪并非不是每个士兵都耍得动,这需要有足够的臂力,如历史上,名闻天下的马其顿帝国步兵方阵,士兵装备的长矛则普遍是在五米以上。
在战国时,普通士兵装备的竹制长枪,大多在一米五至两米这个范畴,枪再长了,则容易被对手砍断。
李晓小时候生性好动,故而被父母送去在体校呆过一段,和一群狐朋狗友们什么都玩,并且正巧院子里有个老干部,沧州人,是家传的武艺。他家中正好有一杆白梨木制的大枪,在抗日战争时,他在晋察冀边区当民兵时,还用此枪戳死过一个伪军。
于是李晓小时候也问他学过一手,特别是李晓臂力不弱,所以这‘两间半枪’舞起来也特顺溜,带着一道劲风来,而对面几位现已是目瞪口呆。也难怪他们惊讶,过去的倭人个子都不高,又是胳膊短腿短。一米五的个,舞起枪自然是特别费劲,而李晓却轻松拿捏,在他们眼底犹如天神下凡般威武。
枪乃是勇武之道,战国时,将接阵时,率先突入敌军阵营的大将,皆称为一番枪。
就在这时候,从东面的山谷间,突然从远处响起了一连串,哒哒地马蹄声。李晓转头看去只见一溜骑兵正斜斜地朝这里奔来,急速跳跃到眼中的是一片耀眼的红色。
倏然之间,这十几个赤色衣盔,背上插着一杆小旗的骑兵即飞驰到李晓面前,整齐划一地赫然停下,战马呼地一声吐了声长气,即一声不吭地定在原地,如此可见马上骑士一个个都骑术精湛。
这时原先几个被李晓吓得狼狈的士兵,连忙收拾起长枪,纷纷后撤转到这十几个骑兵的身后。
这群骑兵打头的是一名中年男子,颇有威仪,似乎是将领一般的人物。而对方骑在马上,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面上流露出诧异之色,显然也是李晓身形的缘故,一面却沉声出口问道:“你是什么人?”
李晓将头微微上仰,恢复了平视的角度,如果眼前是战国时期,那么当时日本的东洋马,并不像现在看起来那么高大,所以即使对方骑在马上也并未比李晓高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