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页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各路诸侯以及麾下的文官武将尽皆面露愧色,再不敢正视曹操一眼,午门前一片寂静,只有曹操慷慨而又隐含悲怆的声音在天地间激荡不息、震撼人心。

“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轩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扬州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董贼虽除,数十万凉州乱军犹存,诸公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操窃耻之!操窃耻之!!!”

曹操大叫三声,拂袖而去,众皆无言以对。

……

第220章 最致命的失误

汉献帝建安元年(188年)8月至10月间。

马跃以铁血手腕强迫关中百姓进行了华夏史上极为罕见的大规模迁徙,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三郡共有将近一百万百姓被迫迁入凉州北地郡,在北地平原(今宁夏平原)的黄河两岸定居下来。

大迁徙过后,关中大地十室九空,千里之内渺无人烟。再加上董卓死后,凉州乱军对司隶东部四郡的洗劫,整个司隶校尉七个郡的总人口由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的三百多万,锐减至汉献帝建安元年的三十余万。

毫无疑问,关中百姓的大规模迁徙是一次极为冒险的行动。

汉武帝也曾经征发上百万移民充实边塞,不过那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前后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来完成,以当时西汉强盛的国力,尚且无法支撑规模浩大的移民工程,更何况现在的马屠夫?

西汉武帝时,从中原征发十万百姓充实边塞,能够活着走到边塞的绝不会超过五万,而能够熬过第一个寒冬并且等到第二年开春小麦成熟之后的,更是不会超过两万人。

造成移民大量死亡的不仅有餐风宿露引起的风寒、缺乏食物引起的饥饿,还有抵达边塞后水土不服引起的疾病,如果恰逢炎热的夏季甚至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瘟疫,令所有迁徙过去的中原百姓以及边塞原有的居民死亡殆尽。

毫不夸张地说,大迁徙之路就是一条用白骨铺成的死亡之途。

无论是马跃,还是贾诩,都根本没有意识到大规模迁徙所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从根本上讲,这只能算是一次极为粗糙、失败可能性高达九成九的移民工程,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居然最终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