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页

“别绕弯子了,你就是想要哀家站在皇上这边吧,你说说,哀家为何一定要站在皇上这边?”皇太后说罢转过身来,才发现林敬之一直跪着,虚扶了一把道:“你站起来说话吧。”

林敬之跪了好一会,双腿上的血脉不流畅,又痛又麻,还好一直立在皇太后身边的一个宫女上前几步,扶住了他的胳膊,不然他一时半会还真站不起来,皇太后瞧在眼里,轻轻摇了摇头,这才跪了多大一会,林敬之就受不了了?

如果朝中百官都像他这般,那以后接见臣子,是不是还要专门给官员寻个太监宫女,专门扶人!

林敬之并不知道皇太后心中的想法,不然定要大呼冤枉,那些朝中官员每天都要给皇上磕头,早就习惯了,哪是他这个没磕过几个头的少年商人可以比的。

站起身,龇牙咧嘴的稍微活动了几下,待膝盖处的酸痛减轻了些许,林敬之又给那名宫女投了个感激的眼神,这才回道:“学子之所以劝皇太后站在皇上这边,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皇上乃九五之尊,身份尊贵,而且又登基不久,如果向臣子们低了头,那么威严定会大损。说实话,学子虽觉得秦大人等做事没个章法,漏洞百出,但要给皇上竖立威信的想法,却是极对的。其实皇上若真的有足够的威信,朝中百官也没胆子违抗皇命。”

因为知道皇太后不喜欢秦牧等人,所以林敬之此刻并没有什么好忌讳的。

“第二,很多事情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如果皇太后这次站在大臣们这边,逼迫皇上退了步,那以后朝中大臣再遇到意见与皇上不统一的时候,难免会得寸进尺,再行此近乎逼宫之策。”

“第三,皇上还年轻,如果您真的不顾他的感受,强行把孟子德给斩了,那么皇上心中难免会对您颇有微词,再重些,甚至会影响皇太后与皇上的母子之情。”

皇太后听到这里,轻轻点了点头,她现在之所以只是把孟子德关起来,没有推出午门斩首,就是怕她们母子之间产生隔阂。

就目前这种形势下,二人如果真的闹起了别扭,轻了只是会感到伤心,而若是重了,皇上以后再也不听她管束,那甚至会把江山丢掉。她的威望再高,手中权力再大,说到底与皇上是她的亲生儿子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皇上,她这个皇太后,一宫之主的位置根本就坐不稳当。

“还有最后一点,孟子德南下,一路杀的全是贪官,没有冤枉一个好人,他的生死,其实意义重大。”

“这一点哀家自然晓得,若非知道他是生是死所代表的意义,哀家又何苦非要杀他?说实话,如果不是此刻正处于非常时期,哀家不但不会杀他,还会重用他,在哀家眼里,这个孟子德办案如神,不畏权贵,也算是个人才,比那秦牧,庞羽,还有杜明要强太多了。”皇太后苦恼的揉了揉额头。

“皇太后之所以非要斩杀孟子德,想来是要稳定朝中大臣们的心吧,不杀他,朝中大臣们可不晓得孟子德是真疯了,还是假疯了,而他们真正畏惧的是有朝一日,皇太后与皇上会再次任命其为钦差大臣,查抄贪官。”林敬之推测道。

皇太后点了点头,应道:“不错,这个孟子德杀伐果断,一身正气,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呆板,严谨的不晓得变通,他只要还活着,就会让朝中那些贪污过赃银的大臣们坐卧难安。”

“学子以为,皇太后所虑固然周到,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孟子德是清官,他没有错,真正错的,是那些贪了银子的污吏!试想,如果您真的迫于压力斩了孟子德,那以后谁还会把国法放在眼里?还有,日后还有谁敢为民做主,当那清除贪官污吏的青天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