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页

不待他说完,望向那冷笑一声,道:“来俊臣,天子殿前,请你注意你的言行举止。这大殿之内,可有这么多的侍御史在看着你呢,你可不要让他们为难才是!”

自从十三年前的光宅元年,武则天废中宗皇帝李显之后,便将御史台,也就是现在的肃政台分成左右二台,从此二台之间有了明确的分工。左肃政台下辖的御史称侍御史,是监察在朝百官的;而右肃政台下辖的御史称为监察御史,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分批派出去监察地方的。

来俊臣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官居主管左肃政台日常事务的左司宪大夫,在左肃政台里很是安排了一些亲信,以至于如今朝内的侍御史大多都是他的亲信。王循这么说,在讽刺来俊臣君前失仪之余,也是讽刺那些侍御史们尸位素餐,对来俊臣的嚣张态度不闻不问。

武则天当政之初,为了收买人心,封官极滥,以至于有了“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脱校书郎”的民谣。因为拾遗、补缺、侍御史都是言官,本身并不需要多大的本事就能当,最不济的也可以站在朝班上当木杆;校书郎则纯粹是吃闲饭的(典型的就是王昱)。

所以,要这些吃闲饭的人在皇帝面前弹劾一手提拔自己的来俊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当听见王循丝毫不留情面的讽刺,这些御史们也无不如芒在背,浑身都不舒服。

来俊臣听得此言,微微一怔,连忙回过头去,向武则天连连磕头谢罪。

武则天只是淡淡地道了一声:“罢了!”便传谕宣卫遂中进殿。

过了好一阵子,在众人望穿秋水的等待之中,卫遂中终于跟在一名宦者身后,缓缓地走了进来。

其实,为了今天,卫遂中已经做了很久的准备。自从知道要上金銮殿和来俊臣对质之后,他就一直在告诉自己莫要紧张。而当宦者宣谕让他进去的时候,他也不是特别紧张,倒是有些兴奋。

直到他踏进恢弘轩敞的万象神宫正殿,他才蓦然发现,原来天不怕、地不怕的他,对于这至高无上的皇权,还是怀着极为深刻的恐惧的。

一步一步缓缓地向前迈去,卫遂中的腿开始微微颤抖,他的心“咚咚咚”的乱跳,他的嗓子无比干涩,他的眼前一片迷糊……

他的脑子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唯一的念头就是:“好多人哪!”

出身于市井的他,从来以为上百人的街头械斗便是了不得的大场面,来俊臣的屋子,便是一等一的奢华所在了。当他踏进这里的时候,他蓦然发现,原来他原先见过的,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如今展现在他面前的,才是真正的世面。

在这种无形却又无比沉重的压力之下,卫遂中老远跪下,一步一步地向前爬去,来到先前跪着的几个人身后,颤声喝道:“臣,卫……卫遂中,叩见吾皇!”

他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抬起头来,前面的来俊臣蓦地转过头来,对着他厉声喝道:“卫遂中,你这吃里爬外的狗东西,也配和我对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