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这早朝而言,百官中不少的直谏大臣或当殿提出,或递上奏章,都希望皇帝不要无故缺席早朝,但皇帝总是一面安慰这些直谏的大臣,一面我行我素,丝毫没有幡然醒悟,痛改前非的迹象。
群臣们对女皇帝已经是放弃了,也就由她去了。反正,现在这样,比起当初来俊臣还在的时候,总是要好很多。
跪坐在东班第一位的,便是接替了魏王武承嗣,担任内史的新首相狄仁杰。老丞相年纪已经很大了,和女皇帝差不多年岁。不过,他的身体显然没有还能包养小情人的女皇帝好。他的腿脚已经没有那么麻利了,眼睛也有些昏聩。老人家慈眉善目的,仿佛一尊佛像一般,静静地坐在那里,对周围的喧闹,无动于衷。
大约是年龄相仿的缘故,武则天很信任狄仁杰这个老丞相,称他为“国老”。这对于作为“李党”领袖的狄仁杰来说,实在是一种便利。老人家通过一番旁敲侧击,终于撺掇着武则天把庐陵王接回了京城。
若是旁人劝谏这样的事情,定会被女皇帝斥责。狄仁杰世事洞明,极为擅长与人相处之道,他知道什么样的话该说,什么样的话不该说,也知道该说的话,可以说到什么样的分寸,超过了什么分寸便犯了忌讳。
因此,武则天和狄仁杰相处,真有如沐春风之感,只感觉有了知音。同样的话,别人说出来,她便听不进去,狄仁杰说出来,她便觉得有道理。
这也就是狄仁杰独特的魅力了。他绝对不是一个诤臣,却比当初的魏征更加德高望重。
众人又窃窃私语地说了一会子话,都有些不耐烦起来。现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大家各自都攒着不少的公务要处理,在这里耗着,总不会有在自己的衙门里坐着舒服。就算那些清水衙门没事做的官,也难受得很,在衙门里坐着,起码还能拿本书胡乱地翻看,而在这里,却是什么事都做不成,只能干巴巴地站着,站久了腿脚都麻木了。
“要不,找个人去打听一下吧,看今天陛下还要不要上朝,若是不来的话,早些散了岂不是好?”也不知是谁终于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这话立即得到了周围不少人的赞成。大家纷纷把目光,转向了正在闭目养神的狄仁杰身上。谁都知道,这种事情,就算是武则天的儿子、侄儿去问,恐怕都难免找到训斥,唯有狄国老出马,才能探得实情,又不致触怒皇帝。
“国老!”狄仁杰身后的一名官员凑过来,轻轻地说道:“要不,就辛苦您老人家一下,去探问一下陛下的情况,如何?”
狄仁杰缓缓地睁开眼睛,往四周睃巡一番,四下里的所有文臣武将,都感受到了压力,纷纷静了下来。那些“武党”大臣虽然心下十分不服,面上却不敢有丝毫表露。
“诸位,请稍安勿躁!老夫了解陛下,她老人家不会无故让大家在这里候着的,若是她不来,老早便会使人来知会大家;若是要来,即使晚一些,大家只要静心等一下,就能等到!”狄仁杰缓缓地说道。老人家到底身体不济,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竟有些气喘。
就在此时,前面一个声音传来:“到底是国老了解朕哪!”随着这声音一同从边上的偏殿进入的,是一个白发的老妪,身着龙袍,头戴通天冠,满面的春风。这一切,都在显示,这位叱咤天下多年的女皇帝今天心情很是不错。
武则天的身后,跟着的照例是上官婉儿和几个随使的中官。进入大殿后,她便在上官婉儿的搀扶之下,缓缓地步上了那高高在上的宝座。万象神宫的宝座,是这么多年以来,最高的御座,御阶层级很多,好一阵子才两人才爬了上去。武则天一坐下,油然而生几分睥睨天下的气势。
待得众人行过参拜大礼,武则天朗声开口:“朕方才听见,诸位爱卿似乎有不少公务要禀奏,哪位爱卿先开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