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王神情狐疑,看了看宋阳,又转目望向无鱼,后者微笑着解释:“假皇帝,假冤魂,早就安排好的,所为不过两字:起势。为祈福法事起势,为靖王当立起势。”
“邪魔现身睛城,连带刀差官都被鬼术所摄,凤凰城百姓心中惶恐,自然盼着有一场祈福法事;鬼皇帝深夜游荡,心有不甘皆因龙椅空置、国家无主所致,人人都盼有一位贤德君王、一位受我佛庇佑君王登基大宝,震慑妖魔。”无鱼不急不缓,把早就编好的理由说清楚,跟着又歉意道:“贫尼自作主张,累得王爷忧心,乞请恕罪。”
篡位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把神鬼之说拉进来做噱头,无鱼为后面的法事又弄出个鬼魂来造势,再合适不过的理由。靖王听说不是真丰隆,心里就长长松了一口气,摇头笑道:“师太言重了,您为国为民,何罪之有?非但无罪反而有功。天大功勋!”靖王疑虑尽去,当即起步带着师太前往偏殿密谈。
不是靖王没有心机,而是起事前天祛曾对他讲过,无鱼绝对可以信任,又在‘检验皇帝尸体’等事情上共谋,大家同坐一条船,靖王想不出无鱼会背叛自己的理由,到了现在早已把她当作真正同党……靖王对无鱼毫无防备,归根结底,他倒霉就倒霉在不知道有一真一假两个无鱼,勘不破‘掉包’,他就休想能从这个坑里再爬出去。
密谈的内容是祈福法事。
靖王这边所有的准备功夫都已经做好,只等法事后师太宣布‘靖王当立’,他才好进行‘后事’。
无鱼胸中早有成议,一步一步细节和盘托出,对于这些佛法事情的步骤、过程,靖王并不在意,他关心的是‘时间’,要求也只有两个字:尽快。一番密探,直到天色大亮,师太和宋阳在宫里吃过了东西,这才告辞离开。
这个时候,昨晚在刑部衙门附近发生的事情,已经散播开来……传言是从大荐福寺流入坊间的。
九塔清宁寺与大荐福寺是凤凰城中香火最旺的两座大庙,虽然同为凤凰城知名大寺,两者区别却不小,前者是‘定国禅院’,得皇家供奉、地位超然,受到朝廷的特殊照顾;而大荐福寺走得则是‘亲民’路线,僧侣不止在庙里念经,常常会走街入巷,对平民讲经布道,若是赶上什么活计需要帮忙,和尚二话不说就会上前,忙得满身大汗之余,和主家一起喝上井中打上来的凉水,说说笑笑随口拉些家常,建寺二百年来代代僧侣皆是如此,渐渐博出善名,这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如今大荐福寺场面了得、地位不低,但僧侣依旧恪守前辈教诲,随和亲近,街坊邻里谁家有事不请自到,口中不止谈论佛法,家长里短和那些无伤大雅的坊间趣闻也是他们的话题。
昨夜那一队捕快被送来时,有莲宗寺女尼随行,把发生的事情如实相告,等到黎明时分,刑捕们先后转醒,可他们无一例外,全都记忆模糊,对夜里的经历,就只记得:巡逻到肃政台大门口时,突然感到一阵彻骨阴冷,再之后发生什么便全不记得了。
若是刑捕们醒来,立刻口若悬河说起中邪经历反倒不对劲了,他们没了记忆、啥也不晓得、自己比旁人还要更迷糊才是正常状况,这一来大荐福寺的和尚们先就信了个十足十。
后面的事情不出所料,今天大荐福寺一开门,‘丰隆阴魂未散’、‘鬼皇帝三司巡游’、‘两师太四印卫道’等诸多说法就传了出来,只可惜谭图子不在睛城,否则又会有一部好书问世。
皇帝的鬼魂回来了,这是何等‘刺激’的消息,比着常春侯当年的大笑苦主像可轰动得多了,不多时便街知巷闻,人人议论。
……
无鱼师太离开皇宫,并未直接返回莲宗庵,而是取道大荐福寺去探望中邪的捕快们,表面看是慈悲为怀挂念伤者,可实际里刑捕们都是龙套,他们身上所有异象,要么是宋阳的好药,要么是他们的演技,又哪用得着关心,她有此一行,干脆就是去证实传言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