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的年纪,行事说话却谨小慎微,丝毫不见年轻人锋芒毕露的锐气,仿佛他那副年轻的皮囊下藏着的,是一颗比百岁老人更沧桑的心。朱元璋一直很想知道,这个年轻人的脑子里到底藏着多少奇思怪想,在他貌似恭谨的表象下,到底是一副怎样桀骜不驯,狂放不羁的灵魂。
朱元璋更想知道,这样的臣子,柔弱的朱允炆将来能牢牢掌握住他吗?能驾驭好他吗?
朱允炆曾向他数次进谏藩王之弊,话里话外无不显露出对削藩的急迫心情,朱元璋一直未动声色。
藩王之弊在他心中生了根,朱元璋已渐渐开始重视,不过重视的程度远远低于对外臣的戒心。
对他来说,削不削藩是他朱家内部的事情,这件事情固然要解决,却不必急于一时,它需要一个长久的酝酿,还需要一个行之完美无缺,既不伤害皇子感情,又不动摇江山社稷的计划,——治大国如烹小鲜,特别是削藩这种震惊天下的巨大举措,更需小心翼翼,欲速则不达,物极事必反。
或许连萧凡自己都不知道,朱元璋其实对他的一言一行知道得清清楚楚,他在明里暗里多次鼓动朱允炆削藩,并且与四皇子朱棣,与黄子澄结怨等等事情,朱元璋看在眼里,却从未与任何人提及。
站在帝王的角度,朱元璋最忌讳的就是臣子们私下沆瀣一气,和睦无隙,这对君权绝对是一种威胁,而萧凡却做得很好,朝堂之上到处得罪人,到处与人结怨,生生把自己折腾成一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厌物。
朱元璋太喜欢这样的臣子了,仇人多的大臣才是好大臣。萧凡……绝对是个好大臣。
这也是萧凡多次胡作非为,朱元璋仍然容忍甚至偏袒他的主要原因。
眼见萧凡站起身,神情恭敬的站在龙案前,朱元璋生满皱纹的嘴角悄然勾起一抹微笑。
“萧爱卿……”
“臣在。”
“长兴侯之子耿璿被打成重伤,此案可有进展?”
耿炳文近日进宫多次,每每御前哭诉他儿子的悲惨遭遇,求朱元璋为他做主,朱元璋不胜其烦,只得召萧凡进宫询问。
萧凡眉梢一跳,神情仍旧沉稳道:“回陛下,此案颇为棘手,行凶之人趁夜色将耿璿掳出耿府,在耿府围墙外对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殴打,其情节之恶劣,手段之凶残,实在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臣接旨后不敢怠慢,经过日夜不停的推敲和论断,终于可以下一个结论……”
朱元璋听得来了兴趣,他将身子微微前倾,目注萧凡,缓缓道:“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