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历史正随着萧凡的到来而悄然发生改变,将来朱棣若反,他还有那般好运气吗?
只要小小的一丝改变,历史便会走向一个完全未知的未来,原本注定的结局充满了变数,胜利的天平最后会倾斜到哪一边,谁也不知道。
“萧侍读,你有没有想过,朝中为官者皆是腐朽儒士,黄子澄虽被我贬谪到山东登州任知府去了,但清流势力仍然存在,如今的御史黄观,刑部尚书杨靖,户部侍郎卓敬等,自黄子澄离京后,他们又渐渐成了清流之中的领头人物,我若大兴武事,朝堂之上必然阻力不小……”
“陛下,阻力再大也要执行下去,这是为了我大明百世基业着想,不可相信那些迂腐清流之言,自古书生误国者不知凡几,若遇大难,清流们或许能保持大节忠义,以身殉国,但他们于陛下的理想和大业并无丝毫益处,他们只知用死来表现他们的忠诚,但他们活着时却对国家朝廷只有贻害,没有建设,这样的人是愚蠢无能的,陛下的决心万万不可因他们而动摇!”
朱允炆犹豫了一下,终于狠狠点头道:“对!我不能太受他们的影响,兴武事关系我大明万代基业,这是必行的国策,绝不能动摇……”
萧凡立马打铁趁热道:“臣愿助陛下一臂之力,谁若敢反对,臣帮陛下消灭他!”
朱允炆看了他一眼,悠悠道:“我怎么觉得你现在一副陷害忠良的奸臣模样呢?”
“……”
“萧侍读,仔细说说,如何改革军制?”
“陛下,如今朝廷军队战力不强,说到根子上,是因为久享太平,很多军户子弟从军,甚至从来没上过战场,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指望他们打胜仗?还有,自洪武年起,由于胡蓝党案牵涉军中将领众多,他们被先帝一一斩杀殆尽,致使如今朝中没有一个可以担当大任的将帅之人,而且军中的中层军官,如百户,千户等将领也颇多良莠不齐,这些弊端导致了我朝军队战力相比边军大有不如,所以,臣所说的兴军备,开武举,建军校便是针对我朝军中诸多弊端而提出的应对之策。”
“你还有一条说造火器……火器真有那么厉害吗?”
萧凡微笑道:“陛下可能从未见过火器的厉害之处,其实从宋朝时候开始,火器已渐渐应用于攻城和平原作战,我朝立国之初也造出了洪武大炮,洪武火枪等等,它们的长处就是射程远,威力大,口说无凭,他日陛下若有闲暇,臣请陛下亲自观摩试演一下火器,陛下若亲眼所见,自然便会相信了。”
朱允炆想了想,道:“好,你所说的这四条,我会在过几日的朝会上提出来,那时我特许你上朝站班……”
萧凡为难道:“不用了吧,我又不懂国事政务,上朝那不是滥竽充数吗?”
朱允炆瞪着他道:“我是让你去滥竽充数的吗?那些清流大臣们若反对兴武,你得帮我拦着,该吵就吵,该骂就骂,该撒泼就撒泼,总之……”
“……背黑锅你来,送死我去,对吧?”
“萧侍读果然冰雪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