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口!”嘉靖大怒,指着那小太监说:“惑乱人心,杀!”便有执事太监将那小太监拖了下去活活打死!
可嘉靖可以打死一万个太监,也打不死一个胡人啊!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内阁,内阁!宣严嵩,还有徐阶!”
严嵩知道消息比嘉靖早得多,古北口出现敌踪的时候他瞒了下来,没禀告嘉靖,心想也许俺答打不下古北口。他这个也许是没有什么理论依据的,只是他的希望而已。李彦直是很难理解像严嵩这么高智商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会这么弱智地“希望”胡马自己退去,可严嵩就是这么个人。而且严嵩还不是千古以来唯一一个这样的人,明清两代,像严嵩这样的内斗聪明绝顶、外斗弱智得气死人的大官简直是层出不穷!这实在是一个奇特而令人叹息的现象。
直等到古北口陷落,严嵩才知大事不妙,一开始他还想隐瞒,但怀柔告急之后他就知道瞒不住了!
“兵部,兵部!兵部在干什么!”严嵩怒吼着!
兵部在干什么?兵部在忙啊。
兵部在忙什么?兵部尚书丁汝夔不知道。
“大司马!”李彦直上前提醒道:“快下令九门戒备!命顺天巡按御史巡备城外!发勤王令号召天下兵马入京勤王!”
他没有先跟王上学说然后再由王上学来禀告丁汝夔——这是正常的程序,但在这乱糟糟的时候,谁还顾得这见鬼的程序啊!王上学也没怪他,丁汝夔更是醒悟过来,慌忙下令!
不幸中的万幸,明朝的书生中藏着好多懂得兵法的强人,顺天巡按御史王忬就是其中之一,他手底也没多少能和蒙古人打野战的部队,但他当机立断地干了一件事情:比蒙古人抢先一步到达白河口,将所有船只从彼岸移到此岸。蒙古人的先锋到达这里以后一时无船可渡,前路被拦住,就只好暂时转往别处劫掠去了。王忬的这类行政举措,为京师的守备工作争取到了一点时间。
城外王忬在忙碌的时候,宫中也已发出命令,着都御史商大节领兵守城。都御史为御史之首脑,正二品,是国家监察机关督察院的长官,地位与六部尚书相捋,有明一代常以御史统兵、监军,都御史既受命领兵守城,则他的地位便相当于这次京师防御战的元帅了。
李彦直亦以丁汝夔之荐,调商大节手下行走,不过职位仍挂在兵部,兵临城下之际,一切从权,人事任命来得其快无比,李彦直上午还在兵部值班,下午就跑去见商大节。
商大节虽然不懂军事,还好能听人言,他带了包括李彦直在内的几个新旧部下,急急调集京军,李彦直捧着丁汝夔给他的京军册籍点兵点将,不点还好,这一点,可把京军的底子都给漏了!
明代因行“卫所制”,军籍世袭,兵有定籍,屯守兼备,卫所体系庞大复杂,分为直属皇帝的“亲军京卫”和“五军都督府”管辖,而中期以后,兵权又大归于兵部,所以明朝兵部权力之重为历代之首,可与宋朝之枢密院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