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接连而来的职位调动虽然稍显频密,但战后论功之际,在程序上却也属正常,然而官场的老油条们却都嗅出了大变的味道来!
而身处其间的李本更是坐立不安!徐阶提出的这几个职位变动,也都知会过他,李本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然而这几个人每上来一个,李本便觉得自己被挤开了一步,离权力中心远了一步!到得后来,廷议时是丁汝夔、方钝、欧阳德、王上学等济济一堂,都拥簇着徐阶,而李本却被抛弃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了!
这些变动,竟然在两日之内就完成了,和这次官场大变仿佛没什么联系的李彦直坐在家里,看着风启在“欧阳德、丁汝夔、张经、王上学、方钝”等一个个的人名后面打勾,上去了一个人,就打一个勾,等王上学当上了左都御史以后,李彦直才笑道:“差不多了!”
就在当天,刑部主事董传策上书,请监国裕王登基称帝,以正国本,以安天下!
话说,拥立皇帝登基,关他一个刑部主事什么事?不过明朝的规矩,六部主事官员也是有资格议政,所以董传策就上了这道奏疏。他这奏疏一上,天下人就都明白了:首辅徐阁老在表态了啊!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董传策是松江府人,是徐阶的老乡!
在同一天,行人王宗茂也上表请裕王称帝,行人在北京也是个芝麻绿豆官,不过这王宗茂乃是徐阶的门生,同时又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是李彦直的同学!
这下事情就完全明了了!
御史们看看他们的顶头上司、左都御史王上学的脸色,忽然就积极起来,泼墨起草,纷纷请裕王称帝!听到风声后,兵科、户科、礼科的给事中也动了起来,他们一动,刑科、工科、吏科的同僚便不甘人后!
再跟着,京城九门、居庸关驻军、天津驻军的有功兵将,并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也都泣血飞奏,求裕王赶紧登基称帝,否则“军心不安、民心不稳、四夷不服、天下危矣!”
如今嘉靖不在,裕王监国,其实也没多少人敢公开反对新皇登基,大部分人其实都持观望态度,想要“等等”!可徐阶将态度一亮出来,而几个实权派人物又分明都站到了他那边去!像李本这种“持重派”已经毫无还手之力!那这群中间派再不表态就不行了!再不上表,等到新皇登基,那时候秋后算账起来,不拥护的人都得倒霉!
一夜之间,满北京城的大小官员忽然都哭着喊着求裕王登基继位,群情汹汹之下,李本吓得屁都不敢放一个!这时他哪里还敢说什么“华亭,你何必这么着急呢!”的话来?他要是说了,都察院那帮言官马上就要跳出来将他扯下马!
小监国也吓得有些没主意了,找来了徐阶哭道:“徐阁老,父皇还在海贼手里啊!军民就拥我登基继位,那不是陷我于忠孝两难吗?这……这可怎么好!”
徐阶忙奏道:“事有经权之分,如今陛下失陷东海,举国惶惶,人心不安,监国登基立极,正是人心所向!既承国祚,又安天下,列祖列宗在上也必庇佑赞同!此事并无妨监国的孝道,相反,这才是为人子孙者的大孝啊!”
杜皇后在帘后听了,也说道:“皇儿,徐阁老所言有理!”
朱载垕连连推辞,徐阶与丁汝夔都垂泪跪诉,磕头请监国以天下为重,以社稷为重,以万民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