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鲍华晟还是不耐烦了,他怎么会看不出贺甫荣和萧云朝是借着无足轻重的党羽耗费他的精神,因此脸便阴沉了下来。大殿内的温度仿佛都低了些,风无痕不禁缩了缩脖子,看来即便再谨慎的人也不会老是任由那些喽啰胡搅蛮缠,鲍华晟是要发威了。
鲍华晟冷眼看着那个唾沫星子乱飞的家伙,沉声喝道:“陈大人,你口口声声弹劾需以事实为证,那本官且问你,你如何知道连大人他们几个没有搜罗到泰慊同和孙雍的罪证?亦或是你认为本官的下属根本就是意图诬陷?”
大理寺少卿陈达不禁愣了神,他本想借机表现一下自己,顺便向贺甫荣明确一下自己的立场,谁知正撞在鲍华晟的火头上。他偷眼瞧了瞧这位右都御史的脸色,不由心中叫苦,自己掺和一下就算了,又何必惹上这个麻烦的人物?“鲍大人言重了,下官只是……”
谁料陈达的话还没说完便被鲍华晟一语打断,“陈大人,言官风闻奏事的前例也曾经有过,即便连大人他们的联名参奏中存在谬误,也轮不到你来说三道四,皇上自有明断!”强硬的作风一上来,鲍华晟顿时又变成了那个众人熟悉的样子,冰冷而可怕的眼神扫过一个个刚才和鼓噪不已的朝臣,“连大人只是弹劾了两个贪官污吏,论起来也是他身为言官的职责,尔等在皇上面前大放厥词,难道就连朝官的体面都不顾了么?”
眼看鲍华晟的牛脾气又上来了,皇帝看看火候也差不多,便出口阻止了鲍华晟咄咄逼人的言语。“鲍爱卿,朕知道你调教属下一向经心,况且连玉常为人清正廉明,这一点朝野皆知,朕不会因为旁人的三言两语而疑忌忠良。”这句话虽然不算最重,但听在有心人耳中还是一震,皇帝既然承认连玉常为忠良,那岂不是说泰慊同和孙雍死定了?
皇帝不动声色地拿起身前桌子上的一本帐簿,轻轻抖了抖。“刚才有人说几位御史未有明确证据便上书弹劾,有违公正严明之道,朕这里倒恰好有一样有趣的东西。”皇帝仿佛没有注意部分面如土色的官员,继续说道,“此物乃是原德阳知州韦绵英无意中取得的,谁知他连夜将东西送呈京城后,巡抚泰慊同便匆匆赶到他的衙门搜检,看来还是非同寻常的物事。”
不少官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风无痕更是诧异父皇直接提及了绵英的名字,不禁暗中瞟了瞟舅舅的神情。尽管事先知道此事,但皇帝当众揭穿此事,萧云朝还是变了脸色,幸好风无痕曾经告诉他前半本帐簿牵涉的朝廷重臣多是贺氏那一边的,否则他恐怕根本镇定不下来。
皇帝锐利的目光扫过底下一张张神情各异的脸,心中却充斥着一种鄙夷不屑的情绪。百姓们倚赖的就是这些尽想着一己之私的官吏,而自己也不得不托之以社稷,真是天底下最荒唐讽刺的事情。虽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但这些人犯的又何止小过,可惜牵一发而动全身,自己根本无法任意动手。制衡,为了制衡自己已经做出了多少违心的举动,想起来也觉得气闷。
“诸位爱卿,朕并无意追究朝中有谁暗地里和泰慊同互通消息,亦或是有什么银钱往来,朕要问的是你们的心!”皇帝从御座上立起,不甚高大的身影此时却显得威势慑人,“朕自即位以来,励精图治,也算是对得起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可是你们呢?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说自己在地方任上是干净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如今倒是流传甚广,似乎当官不受贿赂便是天大的笑话一般,哼!”
皇帝重重的冷哼让众人全都低下了头,他们都是官油子了,深知此时应该如何自处。平日为官还算清正的自然不在话下,而那些腰杆硬的也自忖到时谢罪一声就了结了,最最彷徨的就是属于贺萧两家阵营的低品官员,他们仿佛从皇帝的目光中看到了丢官去职的凄惨情景。
风无痕已是忧心忡忡,父皇将绵英的名字提到了台面上,怎么想都是有心将其放在别人的对立面上。若是如此,自己先前的苦心岂不是完全白费?一个小小的知府在那些大员看来就犹如蚂蚁般容易揉捏,即便舅舅萧云朝不会为难,贺家那里会有什么行动也不好预料。如今之计,只能看父皇是否还会做些什么了,否则就只能自己收拾这个烂摊子,他咬牙想道。
“昔日两江总督李铭太在任时,收受银两不下百万两,但他离任时,百姓尚且攀辕相送,万民伞足足送了半车。百姓为的什么?不就是他在任时,把两江治理得井井有条,从不加收火耗么?不就是为了他断案从来不偏袒么?区区一个贪官污吏却受百姓如此爱戴,便是因为他收受钱财时都拣的那一等豪商劣绅,敲诈得如同剥皮煎骨而已。因此先帝最后虽然夺了他的爵位官职,却仍留得他一条性命。”
“泰慊同之流又是如何?盘剥百姓,欺上瞒下,甚至里通你们这些朝廷重臣意图蒙蔽朕躬,是可忍,孰不可忍!”皇帝不带丝毫感情的声音在殿中回荡,那种刺骨的寒意不禁让许多人缩了缩脖子,“朕没有事先通知连玉常这本帐簿的事情,就是看看四川的其他官员还是不是有廉耻之心,泰慊同既然已经见罪,那其他人就得好生摸摸自己的脑袋,看还是否牢靠!”
“至于孙雍,身为学政,居然敢伙同泰慊同炮制虚假名单,致使四川学子为了入仕而倾家荡产。如此明目张胆地买卖功名,本朝罕见!别说他是海府的门生,贺府的贵客,即便他是朕的亲儿子,朕也绝不会饶过此人!”
萧云朝终于忍不住战战兢兢地出了朝官之列,跪地禀奏道:“皇上,既然如今已经证据确凿,则泰慊同和孙雍两人不可再留,应杀之以正国法。百官之中有与其勾结者,也应一并处置,以正朝纲。泰慊同乃当年微臣举荐之人,他如此贪赃枉法,微臣实在是痛心疾首,因此一并请求皇上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