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页

凌云志异[校对版] 府天 3224 字 2023-03-15

马逢初立刻知机地闭上了嘴,心中却仍旧好奇得很。半个时辰后,陈令诚便和风无候一起回转了来,身后还跟着几个面色奇怪的差役。犹在房中的李均达是知道他本事的人,连忙迎了上去,低声问道:“陈大人,你可是有了线索?”

“唔。”陈令诚不置可否地道,“你还是回自己的地方去,考场中出了这等乱七八糟的事情,难保那些举子们不会趁机摸鱼,你还是看着些好。”他一边说一边自顾自地查看起那些病人来,但神色已是恢复了平静,仿佛并不以为意。

李均达顿时心中大定,和其他人打了个招呼后便匆匆出了房门,正遇上回转来的唐曾源。只见唐曾源一边擦拭着额上汗水,一边对众人说道:“我又巡查了一遍,这一会倒好像没人病倒了。兴许真的是巧合?”

陈令诚摇头道:“这些举子无疑都是同一症状,刚才我询问了几位同僚,他们也在这些人身上发现了一处红斑点,应该是有人在里头动了手脚。”他顿了一顿又继续道,“刚才回来之后,我又重新为他们诊了脉,这才发觉那一处地方正对着号房的门,应该不容易被寻常人动手脚。若是真的有人从这边入手,那便只有一种可能。”他的神色顿时冷了下来,指指远处那几个差役道,“他们都是议察厅负责搜检的差役,也许可以从他们身上问出些什么来。”

刚才还摸不着头脑的马逢初立刻恍过神来,若是真如沈如海和陈令诚推测那般,举子的所谓时疫和他们背后的红斑点有关,那用针刺或是其他锐物可能性最大。考生会赤身露体的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议察厅,里头的差役便绝对脱不了干系。

陈令诚的话一出口,外头那几个差役就变了脸色。他们都是议察厅中主持搜身的差役,莫名其妙地被人唤了进来,竟然听到如此指控,顿时都是吓破了胆。只听扑通一声,几个人全都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般地否认,指天指地赌咒发誓,又是一个抵死不认。

风无候却露出一股轻松之色,他自怀中取出一支线香,这才道:“幕后主使之人极为谨慎,他先是买通了搜身的差役,让他们用一种植物的针叶刺扎某些考生的背部,再让另外一些人在考场中点起这种特殊的线香,当然,若是有心让某个考生发病,便在他面前多停留一会。考场中香烟缭绕本就是平常事,谁都不会怀疑,手法倒真真是奇妙。”

众人都听得脸色大变,底下跪着的那几个差役就更是惊惶,其中的一人突然叩头奏道:“启禀诸位大人,小人,小人是被人威逼的,若不是家中的幼儿被人胁持,小人断然不敢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来!”他一边说一边泪流满面,“前几日有一个神秘黑袍人拐走了小人的儿子,还给了小人一把针叶,威逼小人这般行事,没想到居然……”他虑起那生死不知的娇儿,顿时又是痛哭流涕。至于其他几个差役则是吓得退开了几步,唯恐沾上这个犯下弥天大罪的同僚。

房内的几个太医和考官都听得呆了,居然有人如此处心积虑谋害参加科考的举子,这是闻所未闻的大案。然而,他们听陈令诚和风无候这般说辞,仿佛事先中过手脚的考生不在少数,顿时更加紧张了。

“和亲王,陈大人,若真是照你们所说,外头岂不是仍旧很危险?此事过于匪夷所思,不若暂时将所有差役都先撤了吧?”马逢初不安地提议道,他如今实在是担足了心思,就怕外头的差役中还有被人收买者,因此竟是打起了这个主意。

“不行,恩科乃是朝廷大事,不可如此儿戏!”唐曾源立刻反对道,“历来考场中尽是差役,还无法阻止那些举子夹带舞弊,此时撤去差役,无疑是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有违朝廷取士的公平之道。”他又瞥了一眼镇定自若的风无候,这才问道,“和亲王可是已有了万全之策?”

“各位大人放心,既然已经知道对方手段,处置起来便容易得多了。”风无候微微一笑,瞥了陈令诚一眼,脸上充满了自信,“那种针叶的解法陈大人已经心中有数,待会开一道方子,考生一一服用了就是。幸亏先前皇上圣明,早已备足了各色药材,应该也无需犯忌让人出去采买。另外,本王先前已经假借马大人之命,让他们不得在考场中再点燃线香,因此暂时可保无事。”

听到这里,众人心中的大石不由落地,都轻轻吁了一口气。马逢初也无暇追究风无候的僭越,连连感谢对方的急智。眼见第二天的考试就要结束,他们也就分头安排了起来。不过,考场中出了这么许多事情,自然便有不少考生从中渔利,不少夹带舞弊的人便蒙混了过去。

费了许多功夫,好不容易让所有考生一一服下了防止“时疫”的汤药,忙碌了一日的众考官这才有空松乏一下。亏得几位太医都是医术精湛之人,那十几位病倒的举子也暂时脱离了危险,这才没有出什么纰漏。会试不过才两天,马逢初便感到已经像一年那般漫长,恨不得现在就是结束的那一日。

所幸会试的第三日一路平安,到了出贡院的时候,所有考生都是深深透了一口气。不说这次恩科的题目本就艰深,就说考场中接二连三的变故,也让他们有一种茫然的感觉。不过,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同伴身体孱弱地被人抬出考场时,还是如释重负。不管怎么样,此次的会试未死一人,这在以前也是很难得的。也不知是哪个好事人大嚷了一声“多谢皇上仁德!”,众人都跟在后头一齐嚷嚷了起来,顿时引来一众百姓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