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他还没离开齐国地界,就撞上了黄巾军,直接被打回去了。成了勤王的诸侯中,最早半途而废的一个。
从这件事当中,固然可以看出焦和的无能,但同时,也可以看出,青州的形势到底有多恶劣。蛾贼遍地,连刺史率领的州内主力部队都敢截杀,足可见这些乱贼有多嚣张了。
青州的问题还有很多,众人无暇一一列举,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选择青州同样有很多好处,但好处再大,也大不过青州的种种弊端,避强趋弱,这是个很正常的选择,可放在王羽身上,就显得不太正常了。
离泰山较近的几家,心里都在犯嘀咕,怀疑王羽是在搞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那一套。
最紧张的莫过于鲍信的弟弟鲍鸿,鲍家的根基也在泰山,鲍信的辖地济北国又是泰山近邻,在从泰山到东郡最直接的路线上。
从徐州赶来的陈珪也很头疼,陶使君的为人太厚道,很容易被人钻空子,说不定王羽打的就是徐州的主意。眼下,天下人谁不知道徐州的富庶啊?以王羽无利不起早的性子,说他会弃富庶的徐州,而取残破的青州,谁信?
不管其他人信不信,又或怎么想,王羽都一脸庄肃的接了旨,在众多名士的见证下,从一介白丁,一跃成为了大汉的地方大员之一。
直到这一刻,名士们这才发现,原来王羽搞这场会盟,还有这么一层用意,这么多人都见证了,他的大义之名是板上钉钉的了。
至于焦刺史,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摧残,焦和对青州应该也没多少留恋了,只要朝廷下道升迁的旨意,他肯定抛下一切往京城跑。当然,前提是他能从治所安全的跑出来。
收起圣旨,将其交在王羽手上,钟繇沉声道:“王将军,陛下还有口谕!”
“臣听旨。”王羽微微一怔,说好的条件里,没有这条啊。
钟繇不急着宣口谕,而是郑重其事的对王羽说道:“陛下对你期许甚高,希望你能以中兴大汉为志向,再接再励啊!”
“喏。”
开始听到口谕,众人并没当成太大事,可见钟繇摆出这副架势,就没人能淡定了。钟繇是天子身边的近臣,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天子的意志,他不会无端端的故弄玄虚,说的这么郑重,这口谕或者说是密旨,定然非同小可啊!
会是什么?
“昔有骠骑将军去病,封狼居胥,功盖华夏,骁勇无敌,所向披靡,武帝取‘勇冠三军’之意,专设此列侯之位……如今天下战乱,烽烟处处,实乃危急存亡之秋也,当此之时,有英杰现,朕以为,乃是大汉朝列祖列宗不忍见子孙无能,暗中庇佑之故!既有祖宗示下,朕又何吝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