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深意,就是安定人心而已。”王羽摇摇头。
王匡忧心忡忡的说道:“你带回来的钱财不少,家中也有积蓄余裕,再加上你姑丈家中的资助,维持你这八千兵马不难,但若要进一步扩军,恐怕就力有未逮了。泰山不算很富庶,若是维持旧制,十税一,恐怕……”
王羽不以为意的笑笑:“兵贵在精而不在多,这八千兵马都是百里挑一的壮士,文则令君法度森严,公明、汉升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待休整过后,这八千人足可以一当十,何须扩军?”
“你领军的本领,为夫并不怀疑,只是你既然要为国分忧,平定青州,眼下这些兵马恐怕远远不够,青州……”王匡长叹一声:“实在太乱了。”
王羽摆摆手道:“父亲,青州的事且押后再议,今日孩儿有事,想和蔡伯父商议。”
“哦?”蔡邕此刻还有些心神不属,稀里糊涂就被王羽给拉来了,他的心思都在书简上,哪有什么精神商议军务。
“鹏举,你有事要与老夫商议?”
“正是。”王羽点点头,正容道:“羽知伯父一心只想修成后汉书,不想旁骛,不过,小侄还是有个不情之请,想请伯父答允。”
“你且说来。”蔡邕有些摸不到头脑,鹏举会求自己的事情,莫非是急着办喜事?可这种场合,好像不太适合说婚事吧?
其他人脸上也有疑惑之色,只有贾诩若有所思。
“小侄想请伯父暂且搁置修史之事,着手建立书院。”
“书院?”蔡邕一愣,“你是说学堂吗?”
“不仅仅是学堂那么简单,小侄设想的书院,性质跟学堂差不多,规模要更大,教学的范围也比学堂更广,只要有上门求学的,就接纳进来……”
这个设想,是王羽跟贾诩长谈过后,就模模糊糊有了的。
从春秋时代开始,士族的制度就已经开始盛行,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强行扭转的,只能想办法适应,要不然就会变成天下的公敌。
对此,王羽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不会全盘接受这个时代的制度,也不会把那些跨越时代太多的东西照搬过来,他想的办法是潜移默化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