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页

“所以,书院中教的学生都是有所专精的?”

“不错。”贾诩赞许的看着诸葛亮,对自家主公极为重视的这二位,他也很欣赏,特别是聪明外露,心思敏捷的诸葛亮。即便在泰山书院这种无处不颠覆常理的地方,他也是很快就适应了,而且还没被刚才的小小乌龙事件所影响,足可见他心性之坚毅。

“这里秉承的理念是有教无类,如果用从前的教育方式,从经史中悟出大道理,然后领会如何将这些道理应用在实际之中,普通人肯定达不到天才的高度。不过,若是根据各人天分的不同,专注于某个领域,未来在这个领域上的成就,未必会在天才人物之下。”

贾诩停步,向身后指指:“适才遇见的那些,就是政法学院的学员,多半都具备记忆力优秀,心思缜密的优点。他们学习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在将军府指引的大方向下,专门从事政令的拟定、实施、修改,法令的完善等工作……”

这个方式是王羽参照后世的大学设置出来的,深度比不过这个时代的教学方式,但科学性和系统性却远在后者之上。

华夏传统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培养天才,等到科举出现后,就变成只培养天才和书呆子了。而在变革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教育,王羽早早的搞出了个书院来,当然不会继续沿用原来的教育模式。

天才,他这里已经不少了,但要想支撑起一个新的纪元,需要的是更多的普通人。

这些道理,贾诩就没解释了,但从两名少年若有所思的神情中,他看得出,这二人多多少少的都体会到了这层道理。

贾诩心中惊叹:果然是不世出的天才人物,主公的眼光确实了不起啊。

第544章 人人如龙

以贾诩处事的老道圆滑,即便心里再怎么惊讶,也不会诉诸于外。接下来着一老二少还是走马观花,书院的全貌也渐渐展示在三人面前。

书院的专业分得很细,单是所谓的文院这边,就分出了政法、商贸、经济、文史、艺术、教育等诸多学院,每个学院之中,还有细分。比如诸葛亮等人刚刚遇见的政法学院,下面就分出了律法、公共政务、民生等几个专业。

一般的学员只须学习自己的专业就可以了,不过,若是在完成学业之余,还有余力,也可以兼修多个学科。

书院中随处可见的讨论,内容各异,性质却都差不多,都是各专业涉及的内容。诸葛亮和庞统甚至听到了几个文史专业的学员正在议论王羽关于称帝的那番论述,各自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有人认为王羽此举大公无私,为后世竖立了好榜样,开万世之太平。

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神器无主,有德者而居之,若是王羽不肯登上大宝,又何以保障江山永固,时代太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