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页

徐州百姓的心里本来就不踏实,白天的全城大索进一步加剧了恐慌。

流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说陶公死了,刺史府的官员们秘不发丧,图谋不轨;

也有人说陶公还活着,但已经被刺史府的官员们架空了;

当然,也有不少有利于豪强们的说法,可总体而言,还是不利他们的说法占了上风。青州对舆论本来就非常重视,而陶谦又对青州密探诸多放纵,到得头来,就是东海百姓对青州新政的了解比其他地方多且详细,民心更倾向于青州一边。

私兵将领们很快意识到了问题,他们大声呼喝着,试图将士卒们的注意力从战歌上转移开,可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

因为歌声不仅仅来自于城外,城内也有人跟着哼唱起来,特别是平乱世那一句,不知引起了多少人发自内心的共鸣。

不知过了多久,歌声终于告一段落,代之的是一声中气十足的大吼:“王羽应陶公邀请而来,城上军士,还不速速打开城门!”

第572章 他是陶恭祖

城头上火把通明,却鸦雀无声,只有那声大吼携着风雷之势,怒潮般冲击着城墙。

战意全无。

普通士卒其实不知道伏龙谷一战的结果,王羽来的太快,连豪强们的探子都是拼了老命,才抢出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消息根本来不及扩散。

可郡兵都是本地人,对周边地理熟悉得很。

郯城虽然地处平原,但东面的马陵山却是沂蒙山的余脉,从马陵山向东,向北延伸,是连绵的丘陵地带,并不适合大军,尤其是骑兵通行。所以当初王羽遣张颌攻打琅琊,占据了城阳、东莞,南面领地已经与东海接壤,才没在徐州引起太大的反应。

西边的地势虽然平坦,但要绕的路程却远得多。而王羽的骑兵是从北面来的,走的是最为常用,也是最为凶险的一条路。看青州骑兵气势如虹的模样,怎么看也不像是刚从臧霸的围追堵截中脱身而来……

所以,尽管不知道琅琊确切发生了什么,但此消彼长的势头却是一目了然——泰山贼不是缩了,就是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