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张颌皱了皱眉,迟疑问道:“主公还要去濮阳?”
和其他几位领兵在外的大将不同,徐晃面对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兖州的吕布。徐晃得以抽身南下的先决条件,就是吕布和青州结成了紧密的同盟。而按照吕布的性格,他既然开了口,那么,除非王羽上门求亲,否则就得不到他的认同。
问题是,以目前的形势,青州方面根本没必要对吕布如此笼络。
“吕布虽得兖州之地,然他既不能拒守东平,亦不能切断元父泰山之路,拒险截击我军,而是屯兵于濮阳。无险可守,军力、钱粮皆远逊,我军如今周边无忧,大可三路进击,他根本无法抵御。形势如此,尚桀骜若此,可见此人虎狼之性也,信之不若取之?”
于禁、徐庶的大军在魏郡,徐晃的泰山郡在济北,徐州这边暂时没什么外患,也可以随时抽调大半主力北上进击,这就是三面夹击的战略优势。
而兖州不比淮南,这里一马平川,正是用武之地,唯一的几处险要,已经被青州占下了。一点都不夸张的说,一旦青州大兵压境,吕布别说抵御,他连回旋挣扎的余地都没有。
所以,张颌的意见是干脆转为强硬态度,若吕布不肯就范,那就趁着周边无事,速战速决,以泰山压顶之势将其拿下再说。
张颌的意见其实很有道理,如果王羽是个土生土长的枭雄诸侯,肯定会表示赞许。
盟友,就算是有姻亲关系的盟友,其实都不怎么靠得住。后世人常拿秦晋之好来形容两家人的关系很密切,但真正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即便是秦晋之好,也挡不住晋惠公对秦国的落井下石。
以王羽本身来说,公孙瓒和袁术也都是他比较铁杆的盟友了,但前者桀骜不驯,自行其是,后者反复无常,都挺让人揪心的。若公孙瓒不是盟友,而是张颌这样的部将,王羽还哪里用得着为了北疆之事忧心不已?
现在的吕布也是一样,就算王羽的计划一切顺利,顶多也就是再多一个公孙瓒,将来还不知要费多少周折,才能将并州全军纳入麾下。期间会不会有意外导致反复,都很难说,哪比得上一口气将其解决掉?
只是,在王羽来说,他不愿意就这么和吕布为敌,将其灭掉。
谁让那人是吕布呢?还有他麾下的张辽、高顺,王羽可不舍得就这么把这些人给灭了。和吕布这种人翻了脸,就不会再有挽回的机会,死战到底的话……
高顺那人是个认死理的,抓住他也别想招降,张辽历史上降了,但现在可不好说。
蝴蝶效应就很可怕了,王羽对这个时代造成的影响,可比蝴蝶大多了,至少也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那种级数的。
所以,王羽宁愿冒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