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也是无奈得紧,前世那时,常听到一些成了家的战友抱怨,说是一年到头都在出任务,回家孩子见面都不敢叫,不见面慢慢的也就陌生了。当时王羽没有结婚成家,体会不到这个感觉,只是一听一过,没想到在这个时代之后,居然让他给碰见了。
对这种情况,王羽也只能苦笑了。想着反正在下一场大战到来之前,自己应该会在高唐驻留至少一年的时间,倒是可以稍作弥补。
想一想,古人对离别额外感伤,对家乡额外眷恋,未尝不是有来由的。这时代交通、通讯都非常不便利的关系,人一走就是半载经年,很多时候连个消息都得不到,如果这段时间再见了太多的人,搞不好真的就把家人给淡忘了。
等王羽在心里感慨完,饭局已经快结束了。众人都习惯了分食制,倒是没人给他夹菜什么的,论语中也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说法,他不说话,别人只当他在思考,自然也不会出言干扰。
这顿饭的菜肴没的说,单是小乔以倾国之色素手调羹,就足以让人沉醉了,而这菜肴的味道同样不逊于小乔的容貌风姿,完全是无可挑剔。
目前青州上下最关注的就是即将展开的那场大战,话题自然也是围绕于此。
“庞德公和承彦先生都已经答应了,但庞德公家业不小,荆州黄家更是枝叶繁茂,本来妾身安排下去由汝南离开荆州,可现在袁术态度暧昧不清,事情就变得相当棘手了,夫君可有应对良法?”
目前貂蝉在情报司负责的内容,逐渐开始向内部偏移,但接应荆州几大世家出境的任务涉及到了黄月英,情报司上下都要全力以赴,貂蝉也不好避嫌。
其实早在庞统、黄月英决定留在青州的时候,王羽便向黄承彦等人发出了邀请,这几位的名声也很大,虽然不见得适应青州的军政系统,但讲学什么的还是没问题的。
书院虽有蔡邕主持,蔡琰帮衬,但前者年纪毕竟大了,又要分心撰写后汉书,后者身为青州主母,也不能随意抛头露面,总是有些隐忧在。
若有庞德公在,教育体系这一块,王羽就彻底不用担心了,后者本来就在鹿门山开设了书院,荆襄名士大多都在书院听过讲授,学识不用说,经验也是丰富之极。
诸葛亮家就更不用说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也是颇有才干的人物,更让人欣慰的是,也不知是历史出了偏差还是怎地,王羽从诸葛亮口中得知,诸葛瑾如今尚未出仕。青州的摊子越铺越大,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这种买一赠一的买卖再划算不过了。
不过,他先后几次邀请,都被那边婉拒了。
这几家都堪称世家,诸葛家是从琅琊迁出去的倒还罢了,庞、黄两家在荆州都是根深蒂固,哪肯放弃家乡基业,轻易离开故土?
他们肯让子弟往青州来,主要是出于世家的生存智慧,多面下注,保证将来不论哪一方得势,自家的家名、血脉都能传承下去。
人不肯来,王羽也不会强求,反正刘表就是个守成有余,无力进取之人,等到青州兵临襄阳城下的时候,八成就是个望风而降的局面,也没必要太过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