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页

这不是笑话吗?青州在河北的实际占据,只限于南边沿河的那几个郡国,离边塞远着呢。北面有张燕、公孙瓒、刘虞三大独立势力,彼此之间的关系都不算融洽,对王羽也只是当做盟主而已。

若是按照陈公台说的,王羽就不应该理会那么多,留下一半兵马看家,另一半兵马浩浩荡荡的杀向中原,四面受敌的曹操拿什么挡?

家里也不要紧,反正还有公孙瓒、张燕挡着呢,就算他们都战败了,胡骑的兵锋也差不多到极限了,正好以逸待劳的迎头痛击。打退了胡骑,不但尽收退敌的名声,还能顺势接收两家被打残了的盟友的地盘和残兵,顺手再平了刘虞又是什么难事呢?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会惹到公孙度,反而可以继续保持同盟关系。远交近攻么,只要疆界不接壤,外交工作的难度立刻下降两三个档次。

放着这两全齐美的策略不用,偏生把家里放空,带着全部家当去千里之外与气势正盛的胡骑拼命,实在是傻到家了。

最后,王羽对这场关乎天下气运的中原大战的处置,也有不少值得商榷到的地方。

要不是他不肯支持袁术称帝,后者也不会这么快就倒向另一边。有袁术牵制的话,江东军也没办法放开手脚,联盟将会变得有名无实。此外,西凉军的威胁,其实也不是完全没办法用外交手段解决的。

陈宫指出来的,加上魏续自己看出来的,太多太多了,总而言之,王羽的作风一直就是那么不合时宜,招人诟病。

正因如此,魏续才对自家姐夫兼主公投靠王羽的选择大为不满,以至于心生叛意。

然而,尽管行差踏错了不止一两步,王羽却偏偏是一路高歌猛进,无论在什么样的逆境之中,对上什么样的对手,笑到最后的一直是他!

在河北是这样,在徐州是这样,在淮南是这样……濮阳的那场叛乱杀不了他,塞北的寒风也吹不动他,就连这场举世为敌一样的中原大战,王羽也是虽有波折,但始终稳步前进着!

西凉军的三十万大军一战而溃,三面合围之势已经瓦解,曹公现在还占着上风,但这种优势一点都不稳固。就算能顺利拿下小修武,斩断王羽一臂,也仅仅是扳回一城,离最终的胜利还远着呢。

魏续叹了口气,若是姐夫肯投降,倒是个不错的结果。

张文远在青州很受重用,故主降曹,对他肯定会有很大的影响。再加上自己那个侄女……那丫头现在是切实了掌握了军权的,麾下那支骑兵,连曹公都是神往不已。只要她拉个几百骑投过来,功劳差不多就可以封侯了吧?

好处还不止这些。

濮阳军在连日来的激战中损失不小,但城中还有数千精锐在,那支名震天下的烈火铁骑,还不就是用这支在并州被称作狼骑的濮阳军做底子,打造出来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