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他,图名尔!
以当下信息的传播速度,除却极少数大才天下的名士才子外,绝大多数士子的名声,一生也难出府县之地。
可若是能登上《文道》,那么必然能一朝成名天下知。
无论古今还是未来,只要有名,余者如财、势甚至官位,都不会是难事。
而且,还能大大弘扬学社之名。
因此张瑜等怎会放弃这等好事?
只是,好诗难得啊……
将昨夜新得的几十首诗词反复看了几遍,不由纷纷摇头。
勉强拿出一首来,只见诗曰:
花开莺去日,石烂水清时。不惮山川阻,空劳风雨随。
车中呼小字,桑下问柔荑。一别无杨柳,临流应赋诗。
张瑜与莫史、左齐、赵彦等观之,都觉着还是不错。
不过细读之,左齐摇头道:“此诗算得佳作,可褒贬之意太过含蓄,不够辛辣。传扬出去,难免为其他学社所奚笑。不如这样,将严子义昨晚那首……”
“嘶!”
其余几人闻言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张瑜皱眉道:“子义那首,原是吃酒吃多了后,胡乱落笔,连韵都不对仗,算不得佳作……”
左齐笑道:“何须在意对韵与否?就凭他这首直白之作,根本不用上《文道》,只要送出去见了光,必然会引来莫大轰动!”
赵彦迟疑道:“太过直白了些……且子义是严家子弟,严家虽无显宦,但州府正官多达十余人。若是传出去此作,一旦朝廷震怒,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