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利落本以为这是个难免要效法张骞被扣匈奴故事,而有意想要寻机主动突围而出。但是,却不巧正逢在位多年的老王突然在饮宴中去世,最终演变成为了一场席卷内外的宫廷政变;于是,被变相监视和软禁在都城外郭使团驻地内的随行武装,和主动聚集过来自保商团护卫,居然成了乱局当中一直不可忽略的意外因素;
结果就是当持续了小半月的都城内乱结束之后,有心在失败后效法苏武牧羊不成的孔利落,反而得以做了一回班定远式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行举。因此,多少得到间接帮助而刚刚上位的新汗王,也毫不犹豫的派出持书大臣和护卫,送瘟神式的将使团主要成员给送上了,横渡里海抵达彼岸东罗马境内的商船。
第10章 渺渺钟声出远方(五)
而在已经数百年未曾遭遇兵火的阿拔斯王朝首都——“和平之城”巴格达城内。在第二次祷礼的呼号声中,在位刚刚五年而步入中年的第十三任哈里发穆塔迪德,也在女奴和阉宦的侍奉下完成繁琐的穿衣和不厌精细的用膳过程,而准备开始新一天在超会上的例行觐见仪式。
当然了,此时的阿拔斯王朝就和东方那个同样积重难返的大唐帝国一样,在早起百年的繁荣时代达到了地缘扩张极限的同时,也很快因为人主昏庸、国家收入减少、财政管理混乱和政权内斗等原因,积累了太多的社会矛盾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遭到加倍得反弹和回落而呈现出了严重的衰退和分裂之势。
尤其是在历经了北非柏柏尔人的起义,巴贝克的红衣军大暴动,巴士拉的黑奴起义等等一系列烽烟四起绵延帝国全境的动乱之后,随着东西方各地在平叛过程当中掌握了足够的军队与权柄,形同割据或事实上自立的实权总督或是地方首领;哈里发只剩下有限的核心行省和作为帝国共主的名分而已。
而这些形同东土藩镇割据的总督们,有的还在表面上尊奉巴格达里的哈里发为尊主,并且继续缴纳贡赋和天课;有的则是毫不犹豫的在自己的地盘内僭越式的称王建朝。但是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作为宫廷禁卫军的来源,本以为已被驯服而长期负责宿卫的突厥奴隶部落,也随着君王的昏庸和权威的衰退而开始露出噬主的獠牙来。
因此,自第五代哈里发穆塔西姆开始就被突厥族奴隶组成禁卫军所胁迫,从缺少根基和人望的巴格达,迁都至底格里斯河上游160千米处的萨马拉,开始了56年间更替8任哈里发的惨痛生涯。直到他的父亲前代哈里发穆塔米德,才在内外臣子的配合之下镇压和屠杀突厥禁卫军的势力,而将都城重新迁回到了巴格达来。
然而,分布在帝国版图内尾大不掉的诸多割据势力已经是成了气候;而令国家税赋大减和贸易商路被阻绝。其中最著名最有实力的无疑是自称埃米尔(地方君主)四大势力:既雄踞伊朗本土的萨法尔王朝、横跨中亚的萨曼王朝、领有埃及的图伦王朝和马格里布(西北非)的阿格拉比得王朝。
因此在前代哈里发在位时伊始,身为王子的他就被安排迎娶了图伦王朝的公主,以保证埃及仍然作为粮源源不断给帝国续命(自此后图伦王朝一直道灭亡前忠实上缴给巴格达的贡赋),又通过外交和贸易手段上的运作,使马格里布相对独立的统治者重新献上了贡赋,最终使西面保持了相对的和睦和稳定。
但是来自东方的挑战和威胁就实在不可忽略了;位于中亚地区的萨曼王朝虽然也是桀骜不臣而野心勃勃,但是至少距离巴格达间隔了千山万水的实在太远,有些鞭长莫及了;再加上当年无论是“圣裔雄狮”古太白,还是后来的阿拔斯王朝建国的第一功臣阿布穆斯林,都曾经在东方遭到过挫败和损失。
因此,就算是阿拔斯王朝作为强盛的时代,也是对于这些遥远东方边境地区的首领,在保持基本贡赋和名义上臣服、改信皈依的情况下,予以保留相当高程度的自治与自主权;也是为了避免过于触动东方那个大帝国的敏感神经,因此萨曼王朝的存在更多是一种历史既成事实,无伤大体的追认结果。
但是雄踞在伊朗高原上而呈现居高临下地形胜势的萨法尔王朝,就是作为如今依旧还在王朝掌握的上下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帝国腹地,最大的侧近威胁和肘腋之患了。而作为这个地方王朝的缔造者萨法尔,甚至也不是什么显赫的出身而只是波斯东部锡斯坦之卡尔宁镇人一名卑微的铜匠。
因为后来参加的强盗团伙被地方长官招安,而参加镇压了“哈瓦利吉派”的叛乱而成为一名军官。最终又相继击败和兼并了诸多地方势力和竞争者之后,得以据有锡吉斯坦全境公然自立为埃米尔,以示独立以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也是唐朝招抚波斯萨珊末代王子俾路斯,设立波斯都督府的所在)为首都,建立萨法尔王朝。
此后就乘着阿拔斯帝国的动乱和中枢的自古无暇进行扩张,先攻占塔希尔王朝的赫拉特和克尔曼,继而向东进攻法尔斯,远至今阿富汗斯坦伽兹尼。又派代表朝见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缴纳贡赋表示忠顺臣服。为阻止其西进势头当时刚刚即位的前代哈里发穆塔米德,不得不将其所占之地作为采邑赐封,并任命他为该地区长官。
要知道,作为阿拔斯王朝的缔造者和奠基人,阿布阿拔斯和曼苏尔都是来自东方呼罗珊的地方家族;因此当作为阿拔斯家族龙兴之地崛起新的割据势力之后,无疑是挑动和刺痛哈里发家族的事情。然而面对王朝内忧外患,甚至连哈里发本身寿命都有突厥人决定的局面下,只能采取招抚式的绥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