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邻近黎明时,在鲁阳县东北侧的应山,仅赵虞与静女二人站在山腰,眺望着乡侯府方向的熊熊大火。
半晌,赵虞看似平静地说道:“赵隅、童谚……亦或还有其他人,不管是谁,都必将为此付出代价。……十倍、百倍的代价。”
身后,静女轻轻搂着赵虞,泣不成声。
那一夜,有年幼的虎失去了窝,失去了一切的依仗与所有的一切,不得不开始磨砺自己的爪牙。
第二卷 那一日,幼虎没了窝
第116章 煎熬的三日
次日,赵虞与静女二人安安静静地,在鲁阳东北侧的应山半山腰等了一天。
他们不敢离开这片山林,因为赵虞猜测,他鲁阳境内此刻肯定到处都是搜捕他们的梁城军军卒,因此他决定在山中躲藏几日,顺便等等张季、马成、曹安他们,看他们三人是否……是否还能活着与他们汇合。
临近十月下旬的天气,纵使白昼间也颇为寒冷,更何况是晚上。
为了避免被夜里的寒风冻死,赵虞认为必须在短暂的白昼里做好准备,他带着静女找了个一棵自然倾斜的树,从附近拾来枯枝与落叶,以这棵倾倒的树为基,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窝棚。
然后,二人开始尝试生火。
火折子是个好东西,发明此物的古人将竹丝缠着棉絮放入一截竹管中,盖上竹盖,借竹丝的星星炭火来保存火星,一般能保存好几日,使用时也非常方便,只需打开盖子轻轻吹拂,里面竹丝中潜藏的火星,便会逐渐再次点燃竹丝与棉絮。
不需要时,只要将竹盖盖上即可。
但可惜的是,赵虞与静女随身并没有携带如此便利的工具,也没有打火石,赵虞只能用最笨、最原始的办法,钻木取火。
从午后一直持续到黄昏,赵虞与静女轮流用树枝钻着一截剥去了外皮的树干,钻得二人手都磨破了皮,鲜血隐隐渗出,也瞧不见那该死的火苗,唯有一丝白色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