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页

这里顺便一提,如今许昌城内,对粮食亦采取了管控,不过跟昆阳那边有所区别。

昆阳那边,实行的是赵虞提出的‘战时管控’,即由县衙收集粮食,按三个不同的标准养活整个县的所有百姓,而当地百姓则无条件接受县衙的安排,男人要么当兵,要么在工坊做工,而女人与小孩则更多做一些强度不大的工作,比如缝补甲胄、烧水做饭等等,换而言之,这是一种变相的‘以工代赈’,可以理解为是昆阳县衙拿粮食‘雇’了当地所有百姓。

这样做的好处是,昆阳人尽管未必能吃饱,但不至于出现饿死的,而县衙则能将全县的粮食捏在手中,便于调控,甚至于从根本上杜绝了‘粮食黑市’出现的可能。——当然,那些黑市粮商也未必敢去昆阳,毕竟昆阳有一群让叛军都为之忌惮的山贼势力。

而许昌这边则不同,许昌所采取的,也是晋国郡县常用的‘管控法’,说白了就是规定每户当月购买粮食的数量,且派相关的官员监督,同时打击囤积居奇,打击黑市粮米,将米价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出现巨大波动。

相比较昆阳,这样做的好处是官府的压力相对较小,不必承担起整个城内百姓口粮的责任;而弊端嘛,哪怕是官府明文禁止,仍有百姓会想尽各种办法囤粮,粮食无法被最大化利用,同时,那些口粮消耗超过官府制定标准的百姓,就只能通过黑市购入粮食,变相刺激了‘黑市米’的流通。

这样想想,赵虞觉得还是他的‘昆阳模式’比较有利,尽管作为县衙方压力极大。

而就当赵虞等人在都尉署内针对“如何有效利用那一百万钱刺激士气”展开会议时,在十几里外的颖阴县,一队打着‘江夏义师’旗号的队伍匆匆进入了城内。

其为首的,正是这段时间驻军在临颍的、江夏义师大将钟费,以及与钟费同为江夏军大将,这段时间驻军在鄢陵的周贡。

在得知钟费、周贡二人联袂而来的消息后,项宣与严脩亲自将二者迎入了城内,请到了原本的县衙内。

在县衙内那间原本属于县令廨房的屋内,项宣二人邀请钟费、周贡二人入座,旋即,项宣笑着对二人说道:“辛苦两位跑这一趟,尤其周将军。”

“哪里哪里。”钟费笑着摆了摆手。

从旁,周贡微笑不语。

作为去年就被江夏义师渠帅陈勖派来协助项宣攻打许昌的三位大将,严脩、钟费、周贡三人与项宣的关系都还是蛮不错的。——这得力于关朔与陈勖二人的私交。

在一番寒暄过后,项宣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在与严脩对视一眼后,他正色对钟费、周贡二人说道:“此番请二位前来,乃是要商议一件大事……两位可知周虎此人?”

“昆阳‘黑巾贼’贼首,周虎?”钟费惊讶地问道。

黑巾贼,这是长沙、江夏两路义师对赵虞率下黑虎贼的惯称,只因当时带给义师重创的黑虎贼,个个头上都裹着黑巾,因此被义师兵将称作‘黑巾卒’,哪怕后来已明确得知人家自称‘黑虎’,似‘黑巾卒’、‘黑巾贼’这样的惯称也因为叫顺了口而也难以纠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