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页

“唔。”

李郡守微微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你做事向来稳妥谨慎,我放心。”

说罢,他话锋一转,对赵虞说起了御史张维的事:“……前两日,张御史回邯郸时又途径许昌,我吩咐陈朗设宴为其送行,期间也曾与他稍微聊了几句。居正,这件事你处理地过于意气用事了……”

赵虞当然明白李郡守指的什么,点点头没有解释什么。

一来他并不想向眼前这位李郡守解释他真正的意图,二来,他知道李郡守不喜欢下属诡辩。

果然,见赵虞没有解释什么,李郡守的态度越发和蔼了,在招呼赵虞就坐之后,颇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件事的是非曲直,我大致知晓了,无非就是邯郸的那两位忌讳邺城侯……我也不知李奉对你说了什么,但此乃王室内事,你实在不该介入。”

赵虞顺着李郡守的话说道:“大人说的是,卑职当时只是有些气不过,是故……”

“我知道。”

李郡守点了点头,毕竟他也知道,他面前这位下属亦是心高气傲之辈,从来不肯吃亏,又岂肯轻易咽下险些被人嫁祸的恶气?

点头之余,他叮嘱赵虞道:“你写的证词,已由张御史带往邯郸去了,追也追不回了,那就这样吧,终归这件事……也的确是太子与三皇子那边欠考虑了,回头我再替你斡旋一下,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件事就到此结束。至于邺城侯父子那边,你不宜与他们走得过近……历来干预王室内事的臣子,大多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那杨定的祖、父二人,就是最佳的例子。”

“卑职明白。”赵虞微微点了点头。

抛开其他不谈,他倒不抵触李郡守这番劝说,毕竟他也明白,李郡守确实是为他好。

只可惜,他有他自己的考量,不足以为外人道。

揭过了这个比较沉重的话题,接下来的谈话,气氛就轻松多了。

尤其是提到今年他颍川郡的收成时,李郡守满脸笑容。

这也难怪,毕竟当前天下各郡大多不太安稳,但他颍川郡却风平浪静,既无天灾,也无贼患,这岂不就是表明他李旻治郡有方嘛——虽说他近年都不怎么管事了,将大多的权利都下放给了赵虞与陈朗二人。

而趁着李郡守高兴,赵虞也顺势提及了他接下来的日程安排:“大人,待秋收之后,卑职准备去一趟舞阳,视察那座矿场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