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毕大人,何苦呢,大家共事这么多年了,我们还能不信您吗?”

“相信,我一开始就是相信毕大人的为人的……”

一帮官员你一言我一言的劝慰着,虽然没有尽信,脸上却是没有了怀疑的神情。

接下来,便是谈正事了,商量凑钱,以什么比例凑,这是最关键的。

此时在座的,平时贪墨最多的肯定是河道同知毕云涛了,大家都在等他率先表态。

然而毕大人是个十足的财迷,家中的产业虽有五十万银圆,且存了三十万银圆的活钱,但他连二十万都不愿拿出来,只是一个劲的哭穷,表示最多能出五万银圆。

他一哭穷,下面的人也跟着哭穷,结果一番商议下来,只凑出二十万银圆,连马公公定下的额度三分之一都不到。

毕大人一看,这铁定不行啊,没办法自己又挤出了五万银圆,然后下面的官员也勉为其难的每人加了一些,一共凑到了六十万两。

最后毕大人好说歹说的动员,说尽了好话,就是没人再肯拿出一个铜板,众筹陷入了僵局。

毕云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继续劝道:“同僚们,就剩下六万两了,大家再努努力,等渡过了眼前这关,来年本官还带着你们贪,把今天的损失连本带利的捞回来!”

说完鼓励的话,毕大人还采取了一个策略,暗示下属们,谁要是今天表现好,给力的话,来年分红比例上调!

升职加薪的机会就在眼前,当官的还是善于权衡利弊的,立马有人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再“捐”两万两!

毕大人对他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又问道:“还有哪位同僚愿意资助的?”

“毕大人,下官愿意,只是……”

其中一个官员表示,自己喜欢搞收藏,平时贪墨的钱早就投资古董了,家里倒是有不少古董字画什么的,可不可以挑几个拿来抵押……

“可以,当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