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克里米亚战争是帮德国人打的。战争过后,俄罗斯内部矛盾爆发,必须进行改革,十几年时间都没有走出来;英法两个胜利者也心有余悸,没有第一时间干涉普鲁士发起的统一战争。
统一的认识,俄军就开始准备了起来。好在这个年代信息传递不方便,有线电报虽然出现了,但是只在大城市中有,巴尔干半岛还没有普及。
不然,以俄国人现在的做法,他们的行动还没有开始,敌人收到消息,就准备好了。
……
战争都是需要对比的,俄国人再指挥混乱,也比英法奥斯曼联军要好,他们可是三头并进。
英法互不退让,奥斯曼帝国只能中立,他们生怕一个不好让英法退出了,那么他们就完蛋了。
历史上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担任了联军统帅,勉强能够指挥联军作战,现在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只是三大指挥官之一。
后遗症就是,需要协同作战的时候,大家必须要上报到联军指挥部,经过三位总指挥达成一致过后,才能够进行。
俄军准备发起进攻了,联军一方却什么也不知道。奥斯曼帝国不重视情报工作,所有的情报来源,都是国人主动提供。
在官僚体系之下,这些情报很多都没有进行核实,都直接拿来用了。可惜俄国人也不重视情报工作,不然的话传递一些假消息过去,就可以让联军吃大亏。
英法都是过江龙,没有搜集情报的能力,他们的官僚主义同样不容小觑,直接认为奥斯曼帝国会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第七十六章 联军的计划
1852年8月15日,俄军发起了第二次保加利亚会战,俄军主力倾巢而出,翻越了巴尔干山脉向联军发起进攻。
俄国人这种不管不顾把主力全部压上去,弗朗茨是很难理解的,再不济也要留下足够的军队守住后勤运输线啊?不理解归不理解,他还不得不帮俄国人善后。
奥地利需要这场战争继续下去,只有俄国人和英法打出了真火,才出现奥地利西进的良机。
弗朗茨皱着眉头下令道:“命令前线的部队随时待命,一旦联军突进了过来,就冒充巴尔干游击队,帮俄国人守住运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