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政大臣亨利·约翰·坦普尔质疑道:“帕麦斯顿先生,开辟第二战线理论上来说非常不错,可是不要忘了,我们也是劳师远征,俄国人的消耗大,我们的消耗更大。
就像现在的巴尔干半岛大战,联军的军费开支就是俄国人的一倍,俄国人直接从奥地利采购物资,我们的物资运输成本也比他们高四分之一。
奥斯曼人的财力已经枯竭了,撒丁王国的军队所有开销都是我们负担的,法国政府的财力也不容乐观。
要是再开辟克里米亚半岛这条新战线,军费开支大部分都会落到我们头上,财政上可没有这笔预算,怎么说服国会呢?”
没有人喜欢吃亏,现在要开辟新战线,英国人就必须要充当这个金主。这意味着又是数百万英镑,乃至上千万英镑的开销。
帕麦斯顿不慌不忙的解释道:“亨利先生,你多虑了。如果战争在克里米亚半岛上面爆发,实际上我们还更加占便宜。
只要我们事先捣毁俄国人囤积在黑海沿岸的物资,俄国人想要进行补给,就只能从后方运输。
这个成本可要比从奥地利采购高的多,以沙皇政府的反应能力,突然遭遇这种情况,他们短期内根本就调整不过来。
这种时候,越是慌乱,越容易犯错,俄国人做出了错误决策,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就算是他们不犯错,三线作战也超越了他们的国力承受极限。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缺兵、缺钱、缺物资的敌人,赢得这场战争问题不大。
至于增加的军费开销,和打垮俄国人相比,付出一点儿代价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么一场大败下来,被沙皇政府强行压制的社会矛盾就会爆发,内忧外患之下,俄罗斯帝国分裂的可能性非常大。
到时候,完全可以按照我们的意志宰割俄罗斯帝国,彻底消除这个威胁。”
这个年代俄国人是英国人的首要敌人,如果只是击败俄国人,不足以令英国国会同意大出血。
如果要有彻底打垮俄国人的可能,那就不一样了,没有那个议员能拒绝这个诱惑。
见无人继续反对,约翰·罗素开口说:“如果大家没有别的意见,那么现在就开始表决,同意帕麦斯顿先生提议的请举手。”
说完,约翰·罗素自己先举起了手来,他也不能抵御击垮俄国人的诱惑,只要完成了这个任务,他就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