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的干预确实出现了,英法俄西等欧洲各国,都谴责了奥地利的野蛮行为,责令他们停止战争。
结果奥地利军队还是出现在了慕尼黑城下,各国的联合干预还没有来得及组织起来,巴伐利亚王国就要完蛋了。
这意味着奥地利可以无视列强的威胁,背后包含的东西就多得去了。如果到了这个时候,马克西米利安二世还猜不到原因,就是真的是傻子了。
维也纳政府不可能顶着所有列强的压力采取军事行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无视列强的集体意志。
唯一的解释就是,列强被分化了。以奥地利的实力,只要有一家列强支持或者是默认,就可以无视这种的威胁。
第一百章 虚张声势
战争爆发开始,弗朗茨的神经就紧绷了起来,不光是他整个奥地利政府高层,就没有一个人敢放松。
尽管前线推进的速度非常快,比计划中还要顺利,可是奥地利政府依然在进行全国动员。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有些小题大做,打一个巴伐利亚王国就出动四十万军队,国内还动员起来了百万预备役部队。
作为当事人,弗朗茨可以非常明确的说,这不是什么小题大做,而是战略需要。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就是现在奥地利的状态,如果只是对付一个巴伐利亚,或许出兵三五万都可以完成任务。
反正慕尼黑近在咫尺,发动偷袭三五万军队足够了。完全没有必要小题大做,搞这么大阵仗。
这只是军事上,但政治上决定了这场战争,不能用常理对待。
就比如说现在巴伐利亚很多地方政府、军队宣布中立,这就是靠四十万大军的威势,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成果。
如果只有三五万军队,巴伐利亚的地方实力派会轻易妥协?没有这些人配合,和实力上的绝对优势,奥地利能够让巴伐利亚的守军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