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军校招生和大学招生是分开的,考生两边都可以报考,反正中间错开了三个月时间,不会互相影响录取结果。
毫无疑问,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无论是大学,还是军校,学生们都是先报了再说。
能够一路冲出来的草根学生,不是学霸也差不了多少了,至少在文化课上是如此。
即便是受资源限制,他们接受的教育无法和贵族子弟比,可是总有天才和幸运儿冒头。
如果只是和草根学生竞争,那么也不算啥。问题是贵族子弟内部竞争也很激烈,这个年代奥地利可不流行独生子女,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三五个起步。
还有人数众多的贵族旁支子弟,这些人虽然没有爵位可以继承,可是并不等于他们的子女教育就差了。
现在奥地利的中产阶级,基本上都是这些人。医生、教师、律师、中小商人,大部分祖上都是贵族。
真正纯粹的草根,能够崛起的太少了。没有知识底蕴,没有社会人脉,能够成长起来的幸运儿,都是天命之子。
目前奥地利大学中,贵族学生比例只有311,普通家庭学生更是只有12,剩下的都是这个中产阶级群体。
军校中还是贵族子弟占据了主导地位,约占总学生人数的648,中产阶级占据了总学生人数的343,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可以忽略不计,还没留学生多。
没办法,这就是公平竞争的结果。现实就这么残酷,从公立义务教育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在小学阶段普通家庭学生占多数,到了中学阶段普通家庭学生反而成为了少数。表面上来看,奥地利小学升中学的几率在8左右。
然而义务教育结束了,有钱人子女几乎是百分之百可以升学,这个比例就这么被拉了上去。
普通家庭出身的草根学子不是学霸,基本上没有多少机会。他们必须要在升学考试中,进入最前面的百分之一才拿得到助学金。
这本来就是给天才准备的,在教育资源有限的年代,奥地利采取的就是精英化教育。
军校最为明显,从小接受严格军事训练的学生自然占据了优势,然而这需要大量的投入,不是普通家庭能够负担起的。
普通人文化成绩再高,把各项专业考试成绩一加,还是只有淘汰的命运。可以说考的科目越多,普通学生就越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