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页

新崛起的资产阶级虽然从改革中获利,但是他们还想要更大的权利。等待亚历山大二世继续改革?很遗憾,他们等不及了。

况且,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保护了他们的利益,却没有让他们进入权利中心。

为了给政府施加压力,这些人毫不犹豫的勾搭上了革命党。当然,这只是局限于暗中提供支持,造反他们还是不敢的。

在英国人的串联下,革命党领袖马泰·托尔斯基回国了。这次他们要在莫斯科发动起义,不选圣彼得堡,那是因为沙皇手中有兵。

亚历山大二世一次军队换防,就让国内的势力安分了下来。俄罗斯不是法国,军民鱼水情没有那么浓厚。

既然如此,自然要选实力薄弱,影响力又足够大的地方。莫斯科就是最佳的选择,这个位置非常好,一旦起义成功就可以将俄罗斯东西两分。

马泰·托尔斯基的心情很沉重,不要看现在他们的支持者似乎很多,实际上起义成功的几率依然非常低。

最近两年,革命党人已经发动了五六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最佳战绩,就是占据一座小城市,然后被沙皇军队镇压下去。

现在需要他们发动起义的人很多,英国人、法国人、普鲁士人、瑞典人……

除了国际上的后援团,还有国内的革命团体,对改革不满的各方势力集团,包括:激进改革派和利益受损的保守派,以及没有拿到土地的农民……

这些人希望他们发动起义,却并不希望他们真的推翻沙皇政府。所谓的支持,仅限于让他们给沙皇政府捣乱。

马泰·托尔斯基关心地问道:“奥古斯特,武器拿到了没有?”

奥古斯特欣喜的回答道:“放心吧先生,已经拿到了。我还亲自检察过,一百八十条步枪全都是来自奥地利的进口货。”

马泰·托尔斯基点了点头,从近东战争开始,俄国人就习惯使用奥地利装备了。

这次起义使用奥地利进口武器,除了好用之外,也要栽赃嫁祸的意思。

这是英国人惯用的手法,成功了就是大赚,失败了也无妨。他们和俄国人的矛盾由来已久,现在是债多不压身。

作为执行者,马泰·托尔斯基自然没有意见了。尽管他个人并不反奥,甚至还是俄奥同盟的支持者,但并不妨碍他接受英国人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