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之下,弗朗茨又在标价上再加了4个8,就变成了88888888神盾,逼格一下子就上去了。
全世界的最贵的酒店没有之一,就这价格都足以买下两个奥地利大酒店,然后真的就没人能够住得起了。
不光是帝王级无人问津,下面的公爵级、侯爵级也基本上开不了张。不是住不住得起的问题,关键是这种身份的大贵族,谁在维也纳没有一套房子?
本土的大贵族不入住,指望外来大贵族,一年都不一定能够遇到一位顾客。
大量的超豪华房间被闲置,还要花费大量的成本维护,奥地利大酒店的运营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如果不是及时在隔壁开辟平民区,凭借品牌效应吸引了大量的土豪入住,又开放的会议室,搞起了商业会员制度,弗朗茨都要赔到怀疑人生。
现实再次证明了太过超前的东西,往往会让人变成烈士。后世的总统套房很多土豪乐不思蜀,这个年代的帝王宫殿却无人问津。
反倒是后面搞得商业会员制度受到了热捧,每年12万神盾的会费,还有大帮富豪捧场。
现在资本家们就喜欢在奥地利大酒店谈生意,不仅仅是为了炫富,还有自身实力一种的体现。
每年交的起上万会费的人,就不会是骗子,酒店先帮忙审核了对方的资料,没有一定实力是没有资格成为会员的。
各种赚钱的套路,都加了进去,奥地利大酒店的利润依然只是过得去,就知道弗朗茨最初的规划有多坑了。
躺在酒店床上的麦克林侯爵,没有心思关注大酒店的奢华,反正都是奥地利政府安排的,不需要他掏一分钱。
这是国家强大带来的好处,作为不列颠的外交大臣,走到哪里都有人接待,不需要像日本代表团一样自己找宾馆。
对麦克林来说越贵越好,回头他还可以向伦敦政府报销费用。这是隐形福利了,要不然怎么说这个年代是英国官僚最好的时代呢?
驻大使馆不行么,干嘛非要住豪华酒店呢?
这都是小问题,大英帝国不差钱,至少不差官僚们的钱。就当是出差补助了,毕竟英国的制度还没有完善,这是捞钱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