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老城很多街道规划都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改造也只是解燃眉之急,未来还是需要重建。”
城市占地问题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奥地利别的不多,就是土地多,在城市规划中这也是一个优势。
略加思索过后,弗朗茨就做出了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不可能全部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先对老城区改建,未来再考虑建造新城的问题。”
资金问题只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这年头机械设备不多,建筑施工的主力是人工,大都靠肩挑背扛,施工进度自然快不起来。
不同于近东开发计划,那边的人口有限,城市建设有一张规划图就可以了,后面的部分,可以等人口增长后再考虑。
现在需要重建的都是大工业城市,动则都是百八十万人口,建新城的施工量非常大,没有十几二十年时间,根本就搞不定。
这么长的时间,黄花菜都凉了。国际形势千变万化,要是奥地利一头扎进基建中,遇到突发情况就麻烦了。
至于未来重建的问题,那是必然的结果。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即便是建造了新城,数十年后同样会面临类似的问题。
社会生产力决定了城市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更新换代是社会发展规律。
“是,陛下!”
莱因哈特·哈尔德根没有继续争取,建新城固然重要,但是比那重要的项目,奥地利还有很多。
比如说:交通。
随着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原来的道路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对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穷乡僻壤,几乎没有什么车辆,暂时可以忽略掉。但是对大城市周边的道路改造,却已经是迫在眉睫。
以维也纳为例,城市中的家用小汽车都超过了八千辆,卡车、拖拉机数量更是破万。
市区还好,当年城市改建的时候道路都留得比较宽,暂时不用担心堵车,可是周边的主干道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