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3页

在这种背景下,对中亚各国的远期战略优势,自然就显得毫无意义。

“发电催催国内,让他们加快速度,再这么下去最多半个月,我们就只能停止进攻了。”

随着的战争的爆发,俄军的后勤管理混乱,也渐渐暴露了出来。

作为中亚地区的最高指挥官,奥金涅茨上将要后勤物资,还必须经过国内进行协调。

和平年代这没有问题,由政府统一调配战略物资,可以有效的制衡军方。

战争年代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如果沙皇政府的官僚给力,那么问题还不严重,最多也就延迟一两天。

对一个大国来说,牺牲一点儿效率,也不是不能接受。

很遗憾,沙皇政府的官僚正在不断向下堕落。亚历山大二世时代推动国家进步的改革派,现在已经变成了腐朽的保守派。

亚历山大三世不是杀伐果决的主,俄罗斯帝国的制度又不完善,对官僚阶级的难免有些不足。

主管后勤的中年军官回答道:“司令官阁下,我们已经发过五次催促电报了。除了前两次得到回复外,后面的都石沉大海,了无音讯。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这次电报还会面临同样的结局。或许这些电报,都到不了后勤部长的手中。”

截留前线的电报,在别的国家不可能发生,但发生在俄罗斯帝国就再正常不过了。

后勤物资运输缓慢,并不一定是俄罗斯帝国没有运力,更大的可能是原本属于军方的运力被人给占用了。

中亚战争的强度并不是很大,前线也储备了一部分物资,像粮食、帐篷之类的物资都是现成的。

真正需要从国内运输过来的主要是弹药、药品、以及不适合长期存放的军需品。

对运力的要求并不是很大,因为道路泥泞的关系,或许会有延迟,但勉强还是供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