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什么秘密,看看满大街跑着的汽车是什么牌子,就知道英国汽车企业过得是什么日子。
工业化的特点就是:生产的同款产品越多,单件产品的生产成本就越低。
不列颠的汽车工业起步并不晚,甚至可以说很早。早在1680年时,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便设想了喷气式汽车。虽然喷气式汽车没有造成功,但是汽车的理念却被提了出来。
1804年,英国工程师理査德·特里维西克,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汽车,拉开了英国汽车工业的序幕。
可惜的是开局王者,最后却被玩成了青铜。此后的汽车发展史,就从不列颠转移到了法兰西,接着又到了神罗。
蒸汽机汽车那也是汽车,尽管不怎么方便,但是在特定的场合还是很有价值的,所以还是进行了少量生产。
按理来说,有工业底蕴的英国汽车企业不应该掉队的,问题的关键就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上。
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内燃机技术没有跟上,汽车的发动机就成为了英国汽车工业中最大的短板。
自家的发动机性能跟不上,那就只能从海外进口了,反正现在是自由贸易时代,想买都能够买到。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付出代价是不可能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生产成本上升了。
仅仅只是发动机贵,还可以忍受,大不了就少赚一点儿。
问题在于不列颠的汽车产能非常低,连带着零配件产量也不高,生产的少了成本自然下不来。
大部分本土生产的零配件,不仅售价比进口的贵,就连性能也跟不上。
扶持国产是不存在的,资本逐利自然是买性价比高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列颠的汽车生产企业,变成了一个个汽车组装工厂。
除了顶着汽车生产企业名头,多了一个车标外,他们的工作外面的汽修店也能干。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也越来越透明。发现了这一点过后,越来越多的汽修店玩起了跨界,加剧了市场竞争。
本来国内的竞争就非常激烈了,没有想到国际上竞争对手又杀了过来。凭借性能上的优势,神罗的汽车品牌很多就占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