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1页

“国际法庭”,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有专业性。除了罗蕾莱这个审判长是司法专业人士外,其他人大都是各国公使临时指派的。

这年头统一的国际法都没有,更别说什么统一的司法程序。没有规章制度,就意味着可操作性强。

在大多数人看来,只要确定了犯罪事实,那就赶快判吧,后面还有好些人等着呢?

没有任何意外,主动承认犯罪事实的田中一夫,直接被判了死刑。

或许是日本政府的争取起到了作用,又或许看在田中一夫主动认罪的份儿上,国际法庭最终还是决定满足田中一夫“切腹”的要求。

闹剧一旦开场,就不会那么快结束。田中一夫只是一个开始,凡事证据确凿注定要死的,纷纷主动承担责任,唯一的要求就是切腹。

在场的日本人更是群情激愤,每一名重犯要求切腹后,都会爆发阵阵掌声,仿佛是在迎接英雄一般,搞得罗蕾莱直接怀疑人生。

不光是他在怀疑人生,观看审判的各国公使,同样被眼前这一幕,冲击到了三观。

好歹也要挣扎一下啊,一个个都做出一副英勇就义的样子,搞得公使团就好像是大反派一样。

好吧,这年头的公使团确实不是什么好货,在绝大多数时间,都扮演着反面角色。

不过这一次明显是例外,除了处置真凶之外,公使团可没有趁火打劫。

不是不想,主要是被搅屎棍给破坏掉了。英奥两国走向对立,公使团提前发生分裂,打劫自然进行不下去。

幸好不怕死的只是少数,伴随着重犯审判的结束,后面的人渐渐正常了起来,辩护律师终于不再是看客。

前面这波勇士,实际上也是被逼出来的。作为俄使馆案的主要责任人,再怎么辩护也难逃一劫,那就干脆英勇一把了。

后面的从犯就不一样了,大多数人只是参与了当天的游行,更有一部分人完全是被殃及池鱼。

大家即不是组织策划者,又没有冲击俄使馆,自然不需要对俄使馆工作人员的死负责了。

国际法庭虽然在侵犯日本的主权,但是最基本的公正性还是要有的,自然不可能一股脑的把人都咔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