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4页

不得不承认这年头英国人影响力的强大,在拉拢合众国的同时,甚至还能够稳住联盟国。

若不是南北仇恨太深,估摸着现在两国甚至能够出现在同一战壕里。

当然,这和维也纳政府的放任不无关系。

盟友不是越多越好,选择盟友除了利益一致外,还要考虑由此产生的责任与影响。

神圣罗马帝国在美洲的力量,守住自家的殖民地还行,想要向盟友提供安全明显做不到。

受弗朗茨的影响,务实的维也纳政府,从来不干超出自身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

在自身实力薄弱的美洲拉拢盟友,自然是悄悄的进行了。反正都是凑数的,当炮灰都不够格,在局势不明朗之前,根本就不需要这些国家冒头。

拉拢盟友的真正意义,还是在于战后国际局势的构建。有盟友从中配合,显然要比直接硬上的强。对霸主国来说,小弟还是多多益善。

罗斯福总统关心地问道:“专家组的评估结果出来没有?英国人的胜算究竟有多大?”

内心深处更倾向于英国人,在这场战争中合众国也在支持不列颠,可对这场战争的胜负,罗斯福的心里还是没有底。

没有办法,分裂后的美国,绝对不是3-1=2的问题,论起综合国力最多也就原时空同期的一半,工业实力被削弱的尤为厉害。

即便是英美加起来,同神圣罗马帝国仍然存在着质的差距。唯一的优势大概是名义上,大洋联盟覆盖的地盘更广、人口更多、资源更丰富。

可是战争打的不光是地盘、人口和资源。这些东西要转换成军事实力,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要不然光英属印度的人口,就和整个大陆联盟相差无几;大洋联盟控制的地盘、资源更是远超大陆联盟。

若非转化效率不高,这场战争就该向着大洋联盟一边倒,不列颠也不会被神圣罗马帝国压着打。

国务卿卡斯特罗神色严肃的回答道:“眼下的情况非常糟糕,局势正在向对我们不利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