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1页

要对付这些敌人,普通军舰根本就派不上用场,只有少数军舰能够参战。

水下的潜艇就更麻烦了。在这个没有声呐探测设备的年代,除非是距离接触,要不然根本就发现不了。

在这种背景下,纵使商船能够集中行动,护航压力依旧沉重。

商业部长伯恩斯:“爵士,将商船集中起来一起行动只存在于理论上,偶尔来一次还勉强,每次都集中根本就不可能办到。

不是所以的商品,都能够同一时间起运,集中行动会严重拖累到运输速度。

尤其是一些冷门航线,一个月都没有几条船,总不能让人家一年就跑一趟吧?

我们的交通资源也不是无限的,经不起这么浪费。”

战争是残酷的,原时空英国人也玩儿过集中运输的把戏,只是结果有些感人。

除了特别重要的物资,需要集中运输、派军舰护航外,其它的都是怎么迅速怎么来。

没有办法,集中运输军舰护航确实解决了安全上的问题,但船队集中起来拖累了运输效率,某些不宜长时间存放的商品,更是直接烂在了仓库里。

其它问题都好说,影响大家赚钱就不行了。战争时期人命是最不值钱的,偏偏海上又赶上了海上贸易最暴利的时候。

只要利润足够大,风险就不算事儿。又不需要亲自押运,资本家们自然不在乎冒险了。

跑一趟远洋航线,差不多就能赚出三分之一条船来。敌人的袭击再厉害,也不可能拦截所有的船舶,甚至十分之一的拦截不了。

每次出海遭遇敌人袭击的概率,最多也就几个百分点,完全可以赌运气。

只要跑四趟没有被击沉,那就是血赚。就算是真发生了意外,还有保险公司兜着。

当然,保险公司也不是白给的。战争爆发后,保险费就蹭蹭的往上涨,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听了商业部长的话后,斯温丁无奈的摆了摆手:“如果船队无法集中的话,那我们就只能表示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