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

青袍太监的身后,跟着两名挎刀锦衣卫和一名背着药箱的太医院的太医。

“田公公和你交代的事,你都记清楚了吗?”朱慈烺问。

“记清楚了,请江阴典史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三人进京任职,太医院的李太医随行为阎母治病。”

朱慈烺点头:“嗯,记着,一定要把他们三人都请来,来了,就是你功劳一件,如果搞砸了,你就不必回来了。”

“奴婢明白,如果坏了殿下的事,奴婢一定以死谢罪!”李庆元叩首在地。

“去吧。”

李庆元领着两名锦衣卫和李太医,急匆匆离去。

阎应元,字丽亨,北京通州人,明末抗清名将,和陈明遇,冯厚敦并称为抗清三公。1645年,率十万义民,面对二十万清军铁骑,两百门重炮,死守江阴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余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终英勇就义。

陈明遇,冯厚敦也都是为国殉难。

前世读史,读到江阴,朱慈烺总不免泪眼婆娑。

锦绣江南,却也有如此勇悍精忠之人。

如果大明的每一个城池都这样,建虏又何以能入主天下?

今世穿越而来,想到需要重用的人才,朱慈烺脑子里闪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阎应元。

一个小小的县城,他都能让清军损兵折将,如果给他一座要塞,必然会成为建虏的关山难渡!

阎应元是北京通州人,请他回京师任职,他一定是愿意的,唯一有点难处的是,阎母一直有病,恐难以远行,因此朱慈烺才会派一个太医随行。今冬十月的时候,建虏将会绕道蒙古寇边,从蓟州以下,方圆几百里的城池都会是建虏的攻击目标,到时,寻一战略要城,交给阎应元,配以精兵和精良火器——阎应元的江阴八十一日,一定会提前上演,但不一样的是,这一次,城池不会破。

其实朱慈烺早就想把阎应元调到京师了,但以前他虽然身为皇太子,但却没有理由调人,如今他抚军京营,有了用人的权力,天下有名的刚烈忠勇之士,他都可以想方设法的调进京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