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隆武帝发出诏令,令徐标制定具体办法,上报朝廷,要求做到一视同仁、对国课无损,于黎民有益。
徐标早有筹划,于是再次上疏,将自己的计划说出。
——所有地亩分为三等,等级不同,所负担的丁银也是不同,好地多摊,赖地少摊,隆武帝阅罢,认为“筹度极当”,遂令徐标在保定地区试行——当然了,这是后话,现在朝议的结果,只是令徐标速速制定详细的分摊办法,然后上报朝廷。
虽然没有定论,但所有人都知道:“摊丁入亩,地丁合一”之事,已经是不可阻止,未来必将在全国实行。
连陛下的皇庄,藩王的土地都不能免,还有谁能挡?
消息传出,天下的穷民都是开心,高呼万岁,但是摊丁入亩推行开来,以后他们每年就不用再交“丁税”了,可以省下一大笔的钱,而有田的士绅却都是不满,这么一改革,等于他们每一年要向朝廷多交很多的钱粮。
更不用说,朝廷这一次一视同仁,对于士绅免赋的田亩,居然也要被纳入“摊丁入亩”的田地之中,因此士绅们十分不满,原来在这之前,在他们心目中,隆武帝攘外安内,扫平流贼,抗击建虏,是大明有史以来的第一明君,但摊丁入亩,损害到他们的实际利益之后,他们对隆武帝的好感,大大下降,原本在士绅之间传颂的,对隆武帝的赞歌,一下就销声匿迹了。
而紫荆城中的朱慈烺也知道,他和士绅的蜜月期,已经是结束了,接下来,他还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要面对挑战,就需要有更多的武器,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能坚决执行他命令的官员……
想到此,朱慈烺目光看向了御案上的两份奏疏。
一份京察。
一份是举荐钱谦益的奏疏。
……
正月十六日,内阁六部和都察院官员异动。
南京礼部尚书钱谦益调任京师,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原都察院左都御史方岳贡,调任南京,为礼部尚书,等于两人调换了一下位置。
原户部尚书傅永淳调往南京,为南京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倪元璐转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的空缺,则由内阁三辅袁继咸兼任,户部侍郎堵胤锡,转调吏部,为吏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