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此,殿中微微有些骚动。虽然有所预料,但陛下的直言,还是让很多人惊讶——因为陛下骂的可不是“少数”不良的士绅,而是士绅官员相当普通的一种做法,民间叫“投献”,殿中群臣,大约一半人的家中,都有投献的土地,只是数量大小不同罢了。
被皇帝当面骂,他们自然有头皮发麻的感觉。
朱慈烺继续道:“辽东战事兴起以来,所耗众多,朝廷财政更是困难,不但军饷军粮,官员们的俸禄,也是拿不出了,国库空虚的像是水洗过一般,加上天灾人祸肆虐,朝廷拿不出赈济的粮食,以至于陕西流贼之祸,一发不可收拾,将我大明朝的半壁江山,戳的到处都是窟窿。”
“社稷几乎危殆!”
“这些年,朕几次出京,发现各地千亩,万亩的大地主,比比皆是,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无田无地的穷苦百姓,也是越来越多。”
“先帝十六年,朕统兵南下平贼,路过湖广时,发现连湖广这样的鱼米之乡,居然也是满目疮痍,饿殍遍野,百姓们面黄肌瘦,食不果腹,当时朕就忍不住的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大明朝的钱粮都哪里去了?朝廷没有粮,百姓也没有粮?”
“如果连湖广都不能活,那天下还有一个地方能活吗?如果百姓都不能活,我大明朝还能在吗?就算剿灭了李自成张献忠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一定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李自成张献忠冒出来!”
隆武帝的声音在大殿里回荡。
群臣听的都是色变。
“我大明富有四海,百姓众多,国库怎么会空虚到连一年几百万两的军饷都拿不出呢?是赋税低吗?可辽饷匪饷却也没有让国库充实起来,反而惹出了更多的祸端。是战事多吗?但大明朝的战事再多,能多过两宋吗?”
“原因是什么呢?”
朱慈烺自问自答,一字一句地说道:“其实就是大明朝的财税制度出了问题,张江陵当日缝缝补补,但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时至今日,如果不改制度,即便是张江陵复生,怕也无济于事。”
“那么,大明朝财税制度的根本问题在哪呢?”
“简单一句话,就是在这大明的财税制度里,有的人纳粮,有的人却是纳凉!”
此言一出,殿中很多人色变。虽然通过《三文日报》他们对皇帝的态度和想法,已经有了解,这一句,更是《三文日报》的原话,但皇帝亲口说出,还是让他们有感到震撼。
“穷苦的百姓,无衣无食,甚至逼的易子而食,也不得不纳粮,秦淮河上,那些夜夜笙歌,一掷千金的豪绅,却鲜少纳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