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从咸阳到历城这一路行来,赵和发现诸子百家有一个比不上浮图教的特点,那便是没有浮图教那么有组织地深入乡民之间。
诸子百家只是在识字之人中流传,甚至可以说只是那些有学问的精英的事情,浮图教则不然,一开始就将目标对准了那些根本无法深入接触到学问的普通市井、乡野之民。这些人虽然才智或有不足,但为浮图教壮声势却是绰绰有余。
“这辩经之会,就在明日?”赵和问道。
他这一问,发觉莲玉生脸上突然现出忸怩之色。
第二八章、可否无愧
“辩经之会,是在下个月,明日之会,却是由师弟我与稷下学宫年轻学生一起讲法。”莲玉生有些腼腆地道:“师弟我学问不精,上去只怕要献丑,若是师兄能上去,必然可以舌绽莲花,说服四方。”
难怪这小僧人如此忸怩,原来明天代表浮图教上场,与稷下学宫作垫场辩论的竟然就是他。
赵和忍不住打量了他一眼。
莲玉生虽然信奉的是外来的浮图教,但本人倒是大秦人,肤色如玉,眉清目秀,若不是一个显眼的光头,倒是一个十足的翩翩美少年。
他年纪看上去不大,也就是和赵和差不多的模样。
赵和心中一动,开口问道:“你今年多大?”
“小弟我是八月初八出生,以俗世年纪而论,今年虚岁十六。”
“哦……”赵和抿了一下嘴,虚岁十六,实岁就是十五,与他一般大的年纪!
稷下学宫的人,要和这个才十五岁,看上去清秀腼腆的少年浮图僧辩论,派出来的人年纪不能太大,若是太大,就算能胜,也胜这不武。
可是年纪小的话……学问只怕不够精深,未必是这个有点憨憨的小浮图僧的对手。
这一路上,赵和也不是第一次和莲玉生打交道了,知道这小僧人不仅熟识浮图教典籍,更涉猎百家,人又聪慧,几乎举一反三。除了有些书呆子气不太通世务之外,实在可以说是一个饱学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