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实秀一时默然。
“烈武帝驾崩终究已经二十余年了,九姓十一家已经死灰复燃,他们虽然尚未能染指朝堂上最高的几个位置,但是在中枢与地方上却盘根错节,只要有利益之处,他们必然要伸手,北州之地,他们也不会放过。”赵和又接着说道:“与其让他们伸进手来,将北州这里也弄得乌烟瘴气,倒不如事先就与之划清界限,让他们知道,有些地方不可伸手,若伸手来,必然有死无生!”
赵和并不是草率地说出这番话来。
在齐郡时,他就从库粮被盗卖的案子里,隐约看到了一只黑手的影子。虽然最后以朱融和鸠摩什为罪魁,了结了这一系列案子,但赵和其实很清楚,那么多被盗卖、侵吞的库粮,根本不是朱融与鸠摩什能够吞下的。
换言之,看似祸首的这二人,实际上也只是某些力量推上前台的。
再后来赵和经营西域,南疆才略有所成,九姓十一家的手就已经伸了进来。赵和没有拿到西域都护之职,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大将军的猜忌,但另一方面,九姓十一家背后的动作,也是原因之一。
至于后来那个可笑的北庭大都护的任命,更是将九姓十一家的恶意表露无疑,天子未必清楚这其中的名堂,大将军可能只是顺水推舟,而丞相上官鸿与太尉李非究竟作何想,则非赵和所能知。
这一次,赵和终于掌控了北州,而犬戎迫在眉睫的威胁与火妖远在泰西的远忧交织于一处,让赵和下定决心,北州之地,绝对不准九姓十一家再伸手。
既然准备翻脸,自然要从根子上让九姓十一家觉得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非逆来顺受之辈!
第四章、同道与否
赵和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这让屋子里的气氛有些沉郁。
段实秀思忖了好一会儿,终究觉得,自己是没有办法也没有立场去劝说赵和了。
毕竟赵和说得有理,北州能够在犬戎围攻之下孤悬于外这么久,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九姓十一家等中原世家插手得不深。
若是被他们插手,只怕早就跪地投降,直接改旗易号了。
所以赵和拒绝九姓十一家之举,是有利于北州的,而他独自承担起九姓十一家的怒火,在某种程度上还保护了北州。
九姓十一家为了与赵和争夺北州,想来会许诺许多利益,试图分化瓦解北州与赵和的关系。象段实秀这样北州的实力派,更会从中得到不少好处,甚至郭英这样的人物,会被九姓十一家捧出来与赵和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