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页

“正是。”董辅等人道。

曹娥轻轻摆了摆手:“既然如此,就依卿等之意,择日让嬴荀来宫中。”

“太后,嗣子已经在殿外,只等太后召见。”司马亮再次道。

曹娥眉头稍稍向上挑了挑,不过很快就若无其事地道:“那便见上一见……嬴荀如今年齿几岁?”

听她没有任何拒绝之意,司马亮算是松了口气,张嘴答道:“三岁……”

就在这时,殿外却传来急匆匆的脚步之声,紧接着,有人喊道:“校尉,董校尉,紧急军情容禀!”

第七四章、实力为上

原本曹娥都已经做出接受司马亮建议的选择了——她不做出也没有办法,毕竟如今形势之下,那也是她唯一的选择。但突然而至的军情,却让曹娥又闭紧了嘴,而原本觉得事情在自己掌握之中的司马亮,此时则是心中一悸,生怕又发生什么意外来。

事实上不必怕,在此时出现的军情,自然就是意外。

消息是从函谷关传来的。

在将嬴吉与谢楠赶至洛阳之后,四位校尉最初还是同心协力,两人在中枢,董辅西去武威,袭破马跃的所谓勤王军,段植则东至函谷,追得嬴吉与谢楠连停下来笑三声的时间都没有。

但在解除了眼前的威胁之后,争权夺利就成了四位校尉的头等大事。因此董辅、段植便又匆匆返回咸阳,为的就是在分赃大会上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段植留在函谷关替他统军的是他的弟弟段松,这位也算是北军中的一员悍将,只是性子暴烈,所以迟迟未能独当一面。段植留他在函谷关,想着有雄关与强军,守住函谷关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他却忘了,在大秦,军事问题从来不是简单的军事问题,而一切军事问题都是政治问题的延续。

谢楠在军事上确实有点弱,但在被赶到洛阳之后,心中稍安,便开始用他更擅长也更有天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了。

分化,拉拢,收买……哪怕九姓十一家中的七成力量都站在了司马亮那一边,但还有三成谢楠可以调动。凭借这些手段,再加上咸阳城中的司马亮迟迟压服不了四校尉为首的军头,所以谢楠竟然很轻易地争取到了段植手下的两位营正。